北京昌平100个村庄推行社区化管理
2010-07-29 08:38:23 来源 : 京华时报村庄将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进出时人凭卡、车凭证。继大兴之后,昌平区也开始了村庄社区化管理之路。昨天,记者从昌平区政府了解到,该区共确定了100个村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回龙观镇、沙河镇的44个村庄作为“人口倒挂”最严重地区,被推到试点一线,今年8月份开始实施。
全封闭管理 凭证件出入
>>管理方法
根据实施方案,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具体举措,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封闭不常用路口。
在昌平区第一批推行社区化管理的44个村子,初步计划将村民住宅集中、成片建设的村庄外围封闭,预留2-3个主出入口,设置岗亭并派人24小时值守,人凭卡、车凭证出入。
此外,将根据各村街巷胡同的分布、数量等情况,确定每个村监控探头的需求量,统一安装,与公安派出所联网,建立村警对接机制。
昌平区还将在这些村配置巡防队和流动人口管理员,招聘500名公安协管员,负责对村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主要街巷实行全天候24小时防控。记者昨天从昌平警方获悉,昌平公安分局今天将完成对应聘人员的初次面试,招录完成后,将对应聘者进行培训。据警方介绍,应聘者均为18至45周岁的男性,具有初中以上文化。
维稳主任由村支书兼任
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村子,都将成立一个村综治维稳工作分中心,下设“三站两室”,三站即社区警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治安巡防工作站;两室即民调室、监控室。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分中心主任,统筹整合村内资源,肩负着社会治安管理、情况信息搜集、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矛盾排查调处,以及遏制私搭乱建等任务。
>>新政目标
希望“还一方百姓平安”
昌平区第一批实行社区化管理的44个村庄中有16个集中在天通苑、回龙观周边。据了解,昌平天通苑、回龙观、沙河等地聚集了多达27.5万的流动人口,与仅有6万的常住人口相比,“人口倒挂”相当严重。大量外地流动人员的涌入给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社区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治安案件的发案率。近日,市级挂账高发案地区公布,天通苑榜上有名,其中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周边的城中村。
“治安问题屡屡被社会关注,”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谈起推行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初衷时说,“村庄的社区化管理也是为了还一方百姓平安。”
>>出台历程
曾派调查组赴大兴学习
该负责人说,昌平区特地派出了调查组到大兴区学习、取经,回来后就成立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由昌平区政法委牵头,囊括了区内10多个委办局共同参与,联合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
根据各镇村情况,昌平共确定了100个村庄作为社区化管理对象。按照分步、分阶段的实施策略,该区又从流动人口“倒挂”最严重的地区选出了44个村作为试点,今年年底前完成。此后,再根据情况完成30个村的社区化管理,最后推进其余26个村的社区化管理。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小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已开始与辖区内各村沟通,宣传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工作将持续至本月底。
一村一政策 不搞一刀切
>>对话
记者:昌平推行此项政策的初衷是什么?
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保平安,促和谐。具体而言是受“大兴模式”的启发。据了解,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之后,全村连续3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
记者:昌平是照搬这种模式吗?
负责人:不会的。我们最根本的原则是“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目前,区政府只是圈定了实施的对象,但具体如何实施,如何推行,都由镇村两级商定,区政府最后把关即可。
记者:这100个村庄推行社区化管理的资金如何保障?
负责人:区政府将先期向4个镇共拨付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待社区化管理建立后,根据实际投入,与镇一级政府各分担50%。但对于每个镇,区财政的投入不会超过2500万。
记者:政府如何保证推行效果?
负责人: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各镇一把手以及分管领导年终绩效考核,“干得好不好,一把手有直接责任”。今年9月20日以后,区政法委将牵头组织单位对各试点村进行考核验收,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相关领导干部将被追责。
>>各方说法
区政府:绝非歧视外地人
昌平区政府工作人员称,实施社区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村庄的治安,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绝不是歧视外地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造成治安隐患,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详细方案正在制定中,届时,常住人口和外地居民都将纳入管理范围,不会区别对待。此外,方案还会根据各村特点做出一些变化。
居民:社区化管理更安全
“只要一视同仁,也没什么大不了”,家住中滩村的河南人小张说,村里外地住户多,流动性大,常听说“谁谁家东西不见了”。每到夏天,小偷小摸更是常常发生。住在这里两年,他都没添置过什么大件物品,也不敢把现金留在家中。从这点来讲,社区化管理是件好事,但小张担心,这项政策只是对外地人有效,“那样的话,不但没什么作用,还会感觉被排挤了”。
在北七家镇土生土长的郑女士表示非常支持这项措施,“一个人住总是觉得不安全,凭证出入挺好的,以后出了什么事查起来也方便多了”。
社会学者:建议不设围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在不干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对村庄进行社区化管理,将城市社区的建设经验推广至农村,让居民逐渐适应有序的生活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建围墙这样的形式有待商榷。
夏学銮表示,要维护治安可以增加巡逻人力,对居民进行引导,也可以安装探头实施监控,“建围墙感觉有些退回古代城池的形态,可能会引起居民情绪上的反感”。此外,夏学銮还表示,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不仅要措施有力,还应在生活理念上对居民进行宣讲。
>>实地探访
私搭乱建随处可见 人口倒挂十分严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昌平区东小口镇。记者发现,天通苑往北一带的村子杂乱而拥挤,私搭乱建随处可见,来往运输材料的小货车时不时轰鸣而过。沿街除了几座门脸房还算整齐,街内的情形完全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一家租户介绍,他所住的三层楼房是村民自己搭建的,主要用于出租,一层用来搞经营,二、三层全部隔成小间租给外来人口,最多时可以住20多人。
昌平区政府提供的一份调查表显示,在此次率先推行村庄社区化管理的44个村庄中,人口倒挂比例最小的是小沙河村,常住人口1217人,流动人口1406人,倒挂比是1:1.2;倒挂最严重的是北七家镇的燕丹村,常住人口1893人,流动人口31279人,倒挂比1:16.5。
>>背景
“大兴模式”曾获刘淇表扬
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是本市第一个实行社区化管理的自然村。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到该村进行调研,并表示村庄社区化管理经验要在全市大力推广。
刘淇说,大兴区推行的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是北京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行的积极有效探索。这一模式取得了四大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村庄管理水平;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大大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三是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四是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