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0-09-03 10:10:20 来源 : 新华网深圳市将文化产业打造成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并逐步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为特征的发展新模式。
资源配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002年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规模约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5%,到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今年上半年,深圳文化产业已实现增加值280亿元,支柱产业作用突显。
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缺乏全国知名的文化人才和文化机构,深圳为何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重镇?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认为,市场的力量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球化大市场背景下,并不是谁的资源丰富,谁就能获得发展,更重要的因素应是资源配置的能力。
尹昌龙说,文化人和文化产业人并不是一回事,文化市场需求增长吸引了一批商业精英进入这一领域,他们熟悉商业运作模式,善于把文化创意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使深圳成为全国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的先锋城市。
从产业结构来看,由电子信息、家具、服饰等传统制造业起家的深圳,近年来率先全国感受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文化正在成为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附加值的“火车头”。如印刷、工艺品制造等传统企业通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强化创意设计环节,迅速抢占国内同行业制高点。一些行业以传统模式发展利润空间已非常有限,如通讯、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到极致,嫁接文化、内容产业成为这类企业实现突围转型的重要渠道。
多元化发展催生文化新业态
由于根植于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深圳文化产业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外延不断扩大。
“文化+科技”是深圳文化产业向高端拓展的突破口,一批代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业态应运而生。其中,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构建了包括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影视娱乐、媒体网络、文化衍生品等的立体多元产业网络,形成一个从创意到末端市场良性循环的优势互补产业链,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打入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40多家个国家。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副总裁尚琳琳说,“文化+科技”的新型业态在我国近几年才迅速兴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文化+旅游”是深圳重新配置文化资源的典范。1989年,华侨城集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此后又成功建成了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主题公园,整合了深圳歌舞团演艺公司等文化企业,以特色文艺演出启动旅游文化消费市场。目前以深圳为总部,华侨城“文化+旅游”模式已复制到全国7省市,净资产达64亿元,连续多年作为唯一的亚洲企业跻身世界旅游景区集团前八强。
目前深圳已培育出大芬油画村、深圳古玩城等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多个重点园区。
“文化+金融”探索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问题。2009年11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今年第六届文博会期间,深圳文交所与全国20多个省市宣传文化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国际买家签订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交易项目成交额达85.69亿元。此外,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深圳市参与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筹备,首期募集60亿元。这两个与文博会相配套的文化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将使深圳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评估和投融资服务中心。
政策引导成为产业发展杠杆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认为,21世纪“拼文化”,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对于深圳提升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软环境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王京生说,深圳市在全国最早提出“文化立市”战略,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动漫游戏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等出台了专门的鼓励办法,在国内率先制定了第一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此外,深圳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一批原创研发、高速成长型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提供资助。
深圳搭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文博会,经过连续6届的培育,文博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同时也吸引大量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汇聚深圳,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器”。据统计,深圳市政府为举办文博会共投入1.5亿元经费,6届文博会总成交额3445亿元。
深圳市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的硬约束,还专门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制定了鼓励扶持措施,鼓励各区通过与旧城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改造相结合,置换出更多的空间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目前深圳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40多个,涵盖了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工艺美术等领域。(记者车晓蕙、王传真)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