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天山作证<br>——武警交通部队六支队改建独库公路纪实

2010-10-16 12:10:08  作者 : 映君  来源 : 解放军报


  天山,群峰高耸,终年积雪。


  36年前,一支工程兵部队从内地赶赴这里,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开辟了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独(山子)库(车)公路。在这条长达563公里的高山公路上,留下了168名烈士的英魂。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条路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然而,由于受高寒气候、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独库公路损坏严重,已经不堪使用。


  2008年,国家开始对天山独库公路进行改建,并且决定由它的奠基者——武警交通部队,继续承担起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年5月,武警交通二总队六支队官兵再次挺进最险要的咽喉路段。


  昔日手推肩扛,今朝人机配套。官兵们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回想起30多年前参与修筑独库公路的情景,武警交通六支队高级工程师王晋深有感触。他说,当时的设备就是钻孔机和小推车,全靠官兵们手推肩扛。“可以说,当年施工中什么都缺,但是不缺精神!”年逾花甲的王晋,说话掷地有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他曾记下了这些数据——


  这里,海拔达3600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时达-43℃,空气中含氧量仅有内地的60%左右;在长达10年的施工中,隧道塌方达到1000多次。一次,有一座200多米高的山峰突然倒塌,为清理这次大塌方的土石,官兵们花费了整整16个月的时间。


  独库公路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公路建筑史上的两项空白——拉尔墩防雪走廊是我国高寒地区防雪工程的首例;玉希莫勒盖隧道地质构造之复杂更是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前所未有的。


  “如今,我们改造这条路,施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晋激动地对笔者说,现在部队已经用上了很多先进的机械装备,由“手工化”发展到了“机械化”,施工质量和效率大幅跃升。


  项目部总工程师周军辉告诉笔者,气候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7月份,在内地是盛夏时节,但乔尔玛常常是“一天四季”。他们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高原冻土地区铺筑沥青高级路面的难关。目前,这项技术已通过测试,并在全线推广,沥青摊铺施工即将全面展开。


  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书记李斌到工地检查,给予六支队很高评价:“这支部队善打硬仗,雄风不减当年啊!”


  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官兵们无私无畏,传承着“天山精神”


  军人牺牲岂止在战场。在六支队施工段,有一个哈希勒根冰达坂,蒙古语意为“此路不通”。30多年前,筑路兵付出生命的代价,打通了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30年后,筑路兵重回天山,官兵们读懂了英烈的事迹,用行动诠释和传承着伟大的“天山精神”。


  循着隆隆的机器声,笔者来到防雪走廊旁。中队长雷云辉正在指挥排险,前些天一场突降的大雪,引发崩塌,掩埋了十几米长的路基。总工周军辉告诉笔者,6月18日,雷云辉带领战士们清理山坡“浮石”(指山上不稳定不牢固的石头),确保路基施工安全。突然,一阵狂风刮过,一块“浮石”从山顶滚落而下,雷云辉一边大喊“躲开”,一边推开战士,石头从两人之间飞过去。周军辉说:“那场景,想起来都令人后怕。”


  在这条蜿蜒的高山公路上,处处都浸透着筑路官兵艰辛的血汗,他们在危险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为人称颂。新疆北方机械化筑路工程处负责人表示: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是全线施工人员学习的榜样。


  长路漫漫,奉献无声。官兵们用赤子真情,造福当地各族群众


  乔尔玛烈士陵园,一座雄伟的纪念碑耸立在群山环抱之中。这座大理石纪念碑高20米,正面刻着“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18个大字,背面是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和烈士的英名。


  据了解,纪念碑建成于1984年4月,碑立好后,又有数十名筑路兵牺牲在隧道施工中,他们的名字没有刻在纪念碑上,但他们的英魂和此前牺牲的战友一样,永远守护着天山独库公路。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在烈士陵园,笔者重访了一位活着的英雄:退伍老兵陈俊贵。当年,参与天山筑路的他因伤致残,退伍回乡后又重返这里,25年如一日,坚持为烈士守墓。


  “天山路,弯又弯,你把我的心事牵。”一曲荡气回肠的歌唱出了筑路兵的几多艰辛、几多豪情。陈俊贵说,无数个日夜里,他经常为已故的战友唱起这首歌。现在老部队回到天山,让他无比兴奋,他还把儿子、女儿都送进了这支部队。


  六支队施工沿线居住着许多蒙古族、哈萨克族游牧民,生活条件很差,甚至连最基本的水电都没有。对此,六支队筹措专项资金,联系当地电力局,搭建了一条几十公里长的电缆线,既解决了施工用电问题,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光明。后来,部队又在山腰开凿出一处储水洞,将雪融水和地下水过滤处理,把防冻裂的自来水管引向各家各户。激动的少数民族群众特意给部队送来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采访中,笔者发现了一张历史老照片,只见军营大门依稀写着:“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


  30多年前,这副在天山筑路兵中广为流传的对联,是英雄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今天看来,也是对筑路兵家庭生活的真实反映。


  由于工作原因,支队干部李昭昕转战新疆、甘肃等地,而妻女随军住在安徽合肥。去年春节,妻子楚小丽带着女儿李宛璐千里迢迢,一家人和留守在新疆阜康的官兵们共同迎接新春。“一转眼,参军快20年了,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向来一脸严肃的李昭昕有些动情,这些年,他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总觉得亏欠家里太多。


  今年7月13日,放假后的李宛璐和母亲来到天山。一个多月亲身体验下来,李宛璐真诚地对笔者说:“我更加理解爸爸了,也非常佩服他和所有的官兵!”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