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美欧恐怖组织本土化明显

2010-11-11 09:41:09  作者 : 映君  来源 : 《世界报》


  让美欧大为紧张的“邮包炸弹”事件终于有人愿意负责了。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7日报道,基地组织的也门分支“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承认,由英国和阿联酋转飞美国的“邮包炸弹”未遂袭击是该组织所为。


  在一份标明写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公开信息中,该组织称:“我们会继续攻击美国利益,还有美国盟友的利益。”该组织还呼吁其他武装组织发动更多“邮包炸弹”袭击,“把邮包炸弹的攻击目标扩大到西方民航客机和货机”。“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的“声名鹊起”引起美欧对“基地”全球布局的高度警觉。


  ■美国“制造”恐怖组织?


  “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的各种袭击事件把也门推上了风口浪尖,此次事件后,西方各国对也门航空集体禁入,令也门大感委屈。路透社报道称,也门总理穆贾瓦尔11月6日表示,也门在“邮包炸弹”事件后遭国际不公待遇,他强调,国际上有些人说“基地”组织来自也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实际上“基地”组织主要是西方“制造” 的。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说,穆贾瓦尔还指出,早在2001年“9·11”事件前,也门就曾警告说应警惕恐怖组织威胁国际安全,但当时没有人作出积极回应,更没有采取行动。也门内政部长表示,在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成员不是在也门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在外国,很大一部分是在西方国家出生长大的,然后来到也门进行恐怖活动。


  也门确实有苦衷。作为“基地”头目本·拉登的故乡,也门一直是“基地”组织巢穴之一。在上世纪反击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大量阿拉伯人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亦即所谓的“阿富汗阿拉伯人”,其中来自也门的圣战者仅次于沙特,排名第二。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基地”组织在也门还拥有数个大型训练营地。


  也门为恐怖主义势力所“青睐”固然有其客观因素,比如,也门中央政权的掌控能力相对薄弱,仅能控制国土的1/3。南有分裂,北有叛乱,传统部落势力强大。其次,也门境内多沙漠丘陵,交通不便,数千公里边境与海岸线缺乏监管,适合恐怖分子藏匿。再次,也门石油、水资源日益枯竭,失业严重,民众生活极度贫困,易受极端思想蛊惑。最后,枪支泛滥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也门恐怖势力猖獗与也门被“边缘化”也有关联。相对于对伊拉克、科威特等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国家兴趣盎然外,美国对缺油的也门一直提不起兴趣,甚至将之列为“失败国家”,打入关注的“冷宫”。


  “9·11”后,美国才逐渐注意到在也门反恐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在伊拉克、阿富汗的行动相比,美国对也门的资金支持却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基地”组织在也门提供了宽松的温床。


  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对“基地”组织的围剿力度,各地武装分子开始四处流窜,不少人返回也门。也门已成为恐怖分子的“避风港”。除也门极端分子外,大量其他国家的极端分子在美国打击下纷纷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沙特和索马里奔向也门,力图在此开辟新的恐怖活动大本营。甚至一些被从关塔那摩监狱释放的“基地”嫌疑犯也来到也门。


  ■请君入瓮?


  2009年1月,“基地”组织在也门和沙特的分支合并成立“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宣布将联合打击半岛的亲西方政权。该组织以也门东部为主要基地,在也门和沙特从事恐怖活动。其领导人为也门人纳赛尔·阿·瓦希斯(阿布·巴希尔),曾是本·拉登的秘书。2006年曾与26名恐怖分子集体从也门越狱。


  一些专家称,“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与活跃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之间并无直接的领导和指挥关系,但是该组织中大量成员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潜逃而来。


  也门裔美国人安瓦尔·奥拉基,是该分支的“精神领袖”和“招募专家”。他被怀疑策划了此次“邮包炸弹”案,并与去年的美国圣诞炸机未遂案有牵连。今年6月,该分支出版了名为《振奋》的“基地”组织首份网络英文杂志,向美、欧宣扬极端思想并介绍如何制作炸弹,煽动支持者对西方国家发动“自助式”恐怖袭击。“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大有超过南亚“基地”总部,成为国际最大的“恐怖策源地”之势。


  对此,美国全国反恐中心高官迈克尔·莱特曾指出,由于“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持续受挫,该组织可能将也门作为新的基地。美国着名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更惊呼,也门已成为“恐怖主义天堂”。


  有分析认为,也门恐怖威胁的陡增,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奥巴马“收缩”国际反恐战线的思路。虽然美国一再声称,不会像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那样,派地面部队去也门反恐,但援助也门政府的“影子战争”式反恐是否有效仍有疑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表示,美国此前财政年度共向也门提供大约2.96亿美元。随着美国本土面临的恐怖袭击威胁升级,以及中期选举的结束,美国的反恐战略可能又将面临新的调整。


  不过,也有评论指出,美国似乎在将也门做成一个适合恐怖分子躲避的“瓮”,收集四面八方的恐怖分子,然后集中歼灭,从而达到肃清恐怖分子和控制也门的双重目的,但无论如何,受伤的总是也门。


  ■“也门化”的欧洲?


  这次“邮包炸弹”事件及之前的系列恐怖事件表明,恐怖分子紧盯美国的同时,正加紧渗透欧洲。这折射出”基地“的多重考虑。


  从表面看来,欧洲是美国的传统盟友,直接袭击欧洲有助于动摇欧洲乃至美国的信心,促使各国军队最终撤离伊拉克与阿富汗。2004年的马德里爆炸案正是如此。


  将欧洲准“也门化”,使之成为袭击美国的跳板则是更深层次原因。相较于美国严密的国家防卫体系,欧洲防范较松弛,各国安保标准不一,恐怖分子便于里应外合展开行动。欧洲已被恐怖分子视为域外远程袭击美国的重要中转站,恐怖分子可直接或间接利用从欧洲飞往美国的航班,这在此次“邮包炸弹”事件中十分典型。


  欧洲反恐专家认为,最近盛传美国与塔利班谈判,为处理“基地”签订协议,这遭到“基地”组织反对,遂生离开阿富汗之意。“基地”组织在此关键时刻频繁袭欧,似在证明“基地”能力强大,即使离开也能立足生根。从另一方面说,“基地”也可借此加大与塔利班讨价还价的砝码,不会轻易离开阿富汗。


  此次“邮包炸弹”事件折射的另一趋势也引起关注。香港《大公报》指出,也门“邮包炸弹”是恐怖组织所为,目的是报复西方,而希腊“邮包炸弹”凶手是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无关的希腊当地组织,旨在造成政治影响。


  虽然组织不同,但从后果和影响的角度看,两类事件并无本质区别。两股反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恐怖组织“基地”化与“基地”恐怖本土化的双向结合令人担忧。据分析,“基地”目前不仅进行地域扩张,在全球布局,而且发展新成员的方式也日益多样,“本土化”趋势逐渐明显。在美国,“基地”组织已改变作业方式,越来越依赖新一代的美国人在国内进行招募活动,在欧洲这一倾向更加明显。随着以“基地”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在全球扩散,今后很可能将有更多新生代恐怖据点逐渐壮大,特别是当恐怖主义势力同地区组织、武装、恶性犯罪集团和海盗等势力相互结合后,将使反恐行动面对的局面更趋复杂化。而美国的反恐手法及欧洲种族歧视政策制造的社会矛盾正是“基地”笼络人心的工具,这在本·拉登最近发表的威胁袭击法国的话中极具煽动力:“你参与占领我们国家,支持美国人杀害我们的妇女和儿童,同时却想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中,那怎么可能?”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