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车全是“万国牌” 自主专用车烦恼中前行
2010-12-23 11:10:04 来源 : 经济参考报比不过呼啸而过的轿车让人趋之若鹜,远不如夺人眼球的电动车受人追捧,在很多人眼里,专用汽车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然而,大到筑路灭火,小到扫雪排污,又都少不了专用汽车的身影。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和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专用汽车行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缺失、行业标准不成熟等制约专用汽车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显。业内专家建议,政府和企业应紧抓这一契机,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专用汽车驶入健康快车道。
“万国牌”消防车市场带来的启示
作为专用汽车的种类之一,消防车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新型灾害不断发生以及消防部队救援职能的拓展,我国对于消防车的需求也在增加。截至2010年8月 份 , 我 国 共 有 各 类 消 防 车19980台,每年新增2000台左右。虽然国内消防车发展速度很快,但形势却不容乐观。其中一个最大的隐忧,就是国内消防车核心技术缺失严重,自主品牌发展缓慢。
放眼当前全国各地的消防队伍,几乎全被国外品牌“霸占”。美国的大力品牌、德国的奔驰和M A N品牌以及瑞典的斯堪尼亚品牌等,已经牢牢占据了国内中高端消防车市场。反观国内生产的消防车,由于性能较差,在进行火险救援时起不到关键作用。
记者近日走访吉林省内的一些消防部队时,对这一“瘸腿”现象感触特别深。在长春、吉林等地,消防车几乎清一色国外品牌,其中一辆进口云梯救援车的价格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一些消防支队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价格高得出奇,但由于国内生产不了这种高端消防车,只能从国外购买。
一汽客车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金朝表示,与国外进口消防车相比,国产消防车虽然价格低,但大都是在商用车基础上进行改装的,具有先天的技术缺陷,很难有效起到救火救援的作用。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国产主战消防车在火灾现场连续工作超过三小时,基本上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火灾事故来看,现场承担主力消防任务的几乎全部是进口消防车,国产消防车一般作为后援补给车辆,运送灭火泡沫或水。
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赵方宽表示,鉴于这类专用汽车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消防局就曾召集国内几个主要汽车制造企业,筹划进行消防车研发。当时很多汽车生产厂家积极响应,但后来由于技术不到位、可选资源不足等种种原因,这一规划最终搁浅。
“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品牌影响力不够,目前中国的消防车市场已经成为‘万国牌’,国产消防车行业不仅散乱,而且缺乏高端产品。由于国外品牌牢牢控制了国内市场,漫天要价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国外高端消防车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了自身价值,这十分不利于我国自主消防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度加快,消防车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摆脱国外束缚、研制出自主高端消防车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赵方宽说。
发 生 在 消 防 车 行 业 内 的 这 一幕,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折射出当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内核心技术缺失的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已经超过800家,专用汽车产品品种也超过5000种,但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专用汽车产品很少,大部分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专用汽车生产也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尽管这类产品价格比较低,但由于核 心 技 术 牢 牢 控 制 在 国 外 厂 商 手中,从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利于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健康成长。
在走访一些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时,很多人对“万国牌”占据国内消防车市场的尴尬现状表示无奈。在他们看来,专用汽车核心技术不过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技术人员水平不高,“但这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厂家身上”。由于专用汽车的客户相对固定,市场需求量较小,多数研发实力强的大型汽车企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飞速发展的乘用车领域,导致专用汽车的技术升级比较缓慢。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标准不成熟导致市场乱象
与搭载乘客的乘用车相比,专用汽车主要指那些装有专用车厢或专用装备,从事专门作业或专门运输的汽车,具有产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尽管当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由于行业标准不成熟、市场准入门槛不高等原因,专用汽车行业内“滋生”了一批设备落后、员工技术水平不高的“山寨”工厂。它们主要仿造国外车型,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安全性不高,导致专用汽车行业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朝表示,行业标准不成熟,已经成为专用汽车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在研发推广消防车底盘过程中已经深切地体会到这一棘手的问题。他说,以城市消防主战车为例,当前国内行业的准入标准是连续工作四个小时就算合格,但在实际救援救火中,四个小时的救援时间太短,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重新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当前国内大多数消防车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来看,虽然达到八小时的准入标准难度很大,但标准的提高已经势在必行,“只有重新制定消防车行业准入标准,才有可能摆脱当前国内消防车市场散乱现状。”
在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一些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专用汽车遭到点名批评。被曝光的半挂车或自卸车几乎均未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安装防护装置,或者防护装置达不到标准要求,从而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其中虽有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企业身上。正是由于专用汽车市场不规范,有关国家强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各地的实施中经常会遇到“水土不服”,难以有效起到约束作用,才导致很多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钻了空子,赚了票子,却埋下种种隐患。
为了解决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标准存在的不足,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近年来可谓“煞费苦心”。据了解,第三届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共制定、修订了30多项专用汽车国家、行业标准。2005年第四届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后,为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专门吸纳底盘生产企业和行业内领军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完善了我国专用汽车的行业标准。
然而,由于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品种数量巨大,已经超过5000个品种,注定这一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繁重,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急剧扩张,一些行业内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对行业标准不断提出新的严峻考验。此外,再加上行业标准不是国家标准,在应用中实际约束力不强,一些企业对其不够重视等因素,专用汽车的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快车道上传来“过剩”预警声
记者近日来到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访时,拿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吉林将利用三年时间,使该省专用汽车新增产能6 .6万辆,力争到2012年产能达到12万辆,产值100亿元。
专用汽车在吉林省受到“礼遇”的一幕,也是当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火热发展的缩影。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专用汽车用武之地大增。2000年我国专用汽车产量在18万辆左右,经过近10年发展,到2009年已经激增到约165万辆,产品品种也达到5000多种。同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也迅速增加800多家。前不久编制完成的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专用汽车品种将超过7000个,年产量有望达到280万辆。一切迹象都表明,我国的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
然而,专用汽车行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正在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内汽车市场迎来“政策市”以及四万亿投资拉动等一系列刺激因素下,专用汽车平稳发展的势头一下子被打破。不仅行业内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大量社会资本也开始涌入这一原本少人问津的领域。像华晨汽车、新飞电器、广日装备制造等,都已进军专用汽车行业,希望抢得一块蛋糕。
放眼当前国内专用汽车行业,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正在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谋划的重头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不仅随州、梁山、长春、蓟县等地纷纷兴建或者扩大自己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甚至在一些不具备发展专用汽车先天条件的地区,也在上马专用汽车项目。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在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规定了新增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并针对当时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普通半挂车、自卸车、罐式车、厢式车和仓栅车等五类专用汽车限制生产。然而,这一政策出台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批批专用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今年6月份,工信部又出台《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再次提高了新增专用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
在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国家陆续出台专用汽车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意味着专用汽车市场不够规范、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峻,专用汽车正在驶入一条“烦恼的快车道”。他们也建议,政府必须优化专用汽车行业环境,既治标也治本,通过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准入门槛等办法,遏制产业基地、集群遍地开花的盲目态势,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等不良后果。(宗巍 褚晓亮)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