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铁规硬招”提升全警素
2010-12-27 09:59:04 作者 : 花楹 来源 : 人民公安报近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大比武、大走访、大督察”活动,探索总结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软硬件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广大民警的执法理念明显转变,预防和打击犯罪成效明显提高,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警民关系明显改善,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视问题出台“铁规硬招”
恶性事件拉响队伍建设“红色警报”,全省公安机关从“人”和“制度”这个核心入手,以过硬的措施提升全警综合素质
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与公民的自由、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密切。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备受关注。
2004年7月的一个晚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公安局维摩派出所值班民警骑摩托车从街上经过时,车灯强光刺了几个年轻人的眼睛,双方因此发生口角。驾车民警被殴打时,拔枪射击导致2名村民伤亡。
这一恶性事件发生后,云南省公安机关紧急拉响队伍建设“红色警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孟苏铁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从“人”和“制度”这个核心入手,提升全警综合素质。
“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孟苏铁指出,全省公安机关“不仅要眼睛向内查找问题,更要敢于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以更高的要求、过硬的措施,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严格落实“五条禁令”的同时,云南省公安厅党委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法制理念教育”和“两整顿两规范”活动。厅党委先后制定出台了针对酒、车、枪的“六条警规”和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一批“铁规”。厅党委明确规定,各级公安机关政委、副政委和政工干部承担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如果队伍出问题,政委要承担主要责任。
孟苏铁表示:“执法规范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是队伍素质的问题。”为此,云南省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的目标,大力规范公安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同时,他们以提升实战本领为目标,持续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大比武、大走访、大督察”活动。
近六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上,投入近10亿元固本强基,781个派出所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48个看守所、2个戒毒所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软件上,队伍法制意识有新提高,执法制度建设有新突破,教育训练有新进展,执法信息化建设有新成效,执法监督有新加强……
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坚实保证。今年前11个月,全省公安涉法涉诉信访案(事)件同比下降16%%。在日前进行的全省执法规范化考核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从以前的倒数第三名跃居第四名,曾经发生过“躲猫猫”事件的昆明市公安局更是勇夺第一名。
执法办案与服务民生并举
随着队伍建设的强力推进,民警服务群众、打击犯罪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支持度不断上升
抓队伍建设促进了公安民警整体素质的提升,民警执法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公安队伍创新意识和能力显着增强,服务群众、打击犯罪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支持度不断上升。
曲靖市公安局党委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案件高发问题。从今年9月开始,麒麟分局要求机关185名民警每人每月到街面巡逻4天;11月起,市公安局机关336名民警每人每月参与街面巡逻2天。这一举措,提高了街面见警率,降低了“两抢一盗”发案率,加强了对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处理力度。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市区刑事案件环比下降7.5%%,“两抢”案件下降9.09%%。
[page] 今年初,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胆创新,对以前主要为侦破大要案件服务的指纹比对系统进行改造,用于服务一线民警打击轻微违法犯罪。自7月21日改造后的系统正式运行以来,一线执法部门利用这个系统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1457名。
曲靖市沾益县公安局以“七要七不让”为评警标准,把民警队伍放在群众的监督视线内,增进了警民间的深厚感情。在追捕两名盗窃摩托车嫌疑人时,民警樊献厅被对方杀伤在山坡上的玉米地里,鲜血流了一地仍死死抱住嫌疑人。在附近干活的农民发现后,手持锄头、扁担、镰刀赶过来,协助民警制伏了嫌疑人。
工作中,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文山支队转变执法观念,闯出“融入式公共服务型社会消防”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交警总队首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丘北经验”,推出“首违不罚”的人性化举措;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网上警务在线服务、台胞签注口岸服务、网上大厅一站服务、个旅签注一日取证等一系列便民举措。
从全国缉毒英雄吴光林、明正彬、罗金勇罗映珍夫妇,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龚志华、李宏专;从推行“亲情式服务”、被授予“香格里拉和谐卫士”称号的尼旺宗派出所,到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沾益县公安局……近年来,随着队伍建设的强力推进,云南公安机关英雄辈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日前,1100多万群众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投票,评选出了云南全省“百姓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三亲三和谐”激发队伍活力
厅党委的一系列“亲警”举措,为全省公安机关做出了表率;各级公安机关大胆创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事关队伍建设的务实之举
抓队伍建设首先要从“亲警”开始,这是云南省公安厅党委的明确思路。
2004年6月,孟苏铁做了一项暗访———厅机关民警最需要的是什么。有的民警说,办公条件太差了,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办公楼又挤又破;有的民警说,一家三代住在二三十平方米的筒子楼里,年轻民警更是连宿舍都没有。
一番调查之后,孟苏铁感触良多:“安居才能乐业。我宁愿不盖办公楼,也要先解决民警的住房问题。”两年后,厅机关民警住进了新居,还搬进了环境优美的办公大楼,民警食堂一日三餐均是丰富的自助餐。
厅党委的一系列“亲警”举措,为全省公安机关做出了表率。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大胆创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事关队伍建设的务实之举。
“三亲三和谐”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实践至今的一个警务文化理念。“三亲”即亲子、亲警、亲民,“三和谐”即构建和谐家庭、和谐警营、和谐社区。2005年以来,分局坚持组织“小警官”夏令营,让民警子女增强对父母工作的了解,解决民警子女暑假期间无人照看的难题;举办“少年警官”训练营,增强民警与子女的沟通。自身受益后,民警主动把警营文艺演出队和亲子课堂送进社区,截至目前已使辖区居民5万人受益。同时,他们着力打造民警成长计划: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为民警授课,提升民警综合素质;选送骨干民警到北京、深圳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成立警官俱乐部,建立18个文体组织,丰富民警业余生活。
为激发队伍活力,云南省公安机关大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其中,省公安厅拿出厅机关24个正副处级职位,面向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竞争上岗。曲靖等多个地方面向全省、全国招警,在竞争中挑选优秀人才。
紧贴实战开展大教育大培训
探索总结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软硬件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从上往下练”和“从下往上练”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云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刚说:“在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过程中,厅党委不断探索总结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软硬件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大教育、大培训中,我们坚持公安学历教育和民警在职培训的协调发展,构建公安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探索实施警察职业化教育模式。不仅抓基层一线的警务实战练兵,还狠抓厅机关和各州、市公安指挥员的大培训。不仅有警种混训,还有警种分训;不仅有基础班,还有提高班,形成‘从上往下练’和‘从下往上练’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2007年深秋的昆明,5名来自不同市州的基层民警组成一个搜索组,负责对一栋建筑物进行搜索,其中可能有一名“持枪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进入行动区域不到一分钟,毫无防备的搜索组民警先后中弹“牺牲”!这是云南省基层警务实战教官培训中的实战对抗模拟训练情景。
来自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龙泉派出所的陈华,是这5名“阵亡”民警之一。其实,从警已有8年的他,独自调处过上百人的群体性械斗,亲手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数十名。他说:“一直以为自己各方面素质、技能都不错,没想到不到一分钟就稀里糊涂‘中弹’了。残酷的事实击碎了我的自负,也让我意识到提升素质迫在眉睫。”
据昆明警察学校教官李占良介绍,培训基层教官的关键是紧贴实战,变过去演练中的配手为对手,开展实战对抗式情景训练;有针对性地设置训练科目,将心理行为训练与实战相结合,以心理行为训练促进实战训练。
据统计,近三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共举办培训班2202期,从公安局长培训班到政委、政治部主任、警种支(大)队长培训班,从派出所长培训班到机关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从新闻舆论引导培训班到信息化培训班和执法规范化培训班,共培训各类骨干135586人(次)。省公安厅在完成26期1627位警务实战初级教官培训任务、保障全省派出所都有教官的同时,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全省的300多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辅导员队伍。
“人的问题,仅靠培训短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执法素质。”云南省公安厅法制处处长聂涛说:“为让民警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要求,省公安厅收集整理出版了《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案件卷宗》。这种学得会、用得着的教材,厅党委要求每年出一批。”
[page] 2009年底,云南省公安厅法制处梳理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存在的十大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将解决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同时,他们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积极完善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网上考核机制。在组建各警种执法服务队下基层的基础上,全省各警种组建了2000多人的专(兼)职法制员队伍,进一步夯实了规范执法的基础。
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进步
抓队伍建设,必须在政治上关心民警;警民关系的密切,根源在于公安队伍建设的强力推进,文山州公安队伍今年以来“零违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李俊彪说:“抓队伍建设,必须在政治上关心民警,让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不出问题。”
“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文山州委、州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公安经费实施全额到位保障,还给所有派出所所长解决了正科级待遇,给州公安局内设机构支队长解决了正处级待遇。同时,他们对干部的提拔重用实行问卷调查、民主推荐、竞争上岗。
2004年7月发生枪案后,砚山县公安局维摩派出所与群众的关系达到了“冰点”。新上任的所长董继增说,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警民情,使“水火”关系变为“鱼水”关系。
大走访中,维摩派出所了解到糯邑村村民外出用牛车拉东西,回家时要上一个陡坡,一辆牛车只能拉40块砖,极不方便。为此,派出所筹集了1万元资金,发动村民协力炸山修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民警热情送证上门;村民有矛盾纠纷时,民警第一时间上门化解……一系列为民举措,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民警的真心和实意。派出所搬进新办公楼时,村里的文艺队专门组织了一场慰问演出,民警和群众的心靠得更近了。
砚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田锐文说,警民关系的密切,根源在于公安队伍建设的强力推进。一方面,他们出台了关爱民警十大举措;另一方面,他们强力推行党委与分管部门捆绑考核机制。砚山县公安局规定,分管部门的考分就是分管局领导的考分,在全州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末位的,分管副局长、部门负责人自动辞职。
砚山县阿猛乡有两个村子,因历史上遗留的土地纠纷,28年来在播种、收割时常常发生上百人的冲突。负责挂勾联系阿猛派出所的田锐文局长带着民警上门调解,帮两个村子建起村民活动室,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发展经济。经不懈努力,这两个村子终于达成协议,对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消除了彼此的怨恨和冲突。
2008年,砚山县公安局年度综合考核由以前的全州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州第二,2009年又跃居全州第一。2009年以来,全县无一件新增的州挂牌督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今年以来,文山州公安队伍实现“零违纪”。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