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2010宁波公安派出所悄然变身

2010-12-29 10:06:52  来源 : 宁波日报


   2010宁波公安派出所悄然变身(图)





     年底到了。


    盘点一下这一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好些读者朋友说:派出所算得上其中一点。


    2010年,宁波的基层公安派出所真的是大变身了。


    这不,上门办户口办证的居民,再也不用跟“被办案”的可疑人员挤在一起;墙上公布了很多条条框框需要大家共同监督的东西;大厅里放上了触摸屏电脑,可以随时查询“网吧违规怎么处理?”“赌博当场抓到拘留几天罚款多少?”等规定……


    对警察执法的监控,如今无处不在。处理公平不公平?有没有徇私?令人一目了然,心里有数。


    111个派出所


    已完成硬件改造


    12月23日上午,正在鄞州公安分局高桥派出所办事区办手续的孙老伯对记者说,以前他来办事,人要站在门外的通道上,隔着窗和民警说话,冬天冻得要命,夏天热得难受。可现在,他不仅可以坐在舒服的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候,渴了还能喝到热茶水。


    此外,更让孙老伯舒心的是,他不用拿着材料跑来跑去找人求人了。走进派出所,便会有警察迎上来,带着他到相应的区域,再由相关人员专事专办。


    高桥公安派出所是宁波市公安派出所的一块“样板田”。所长张吉峰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他们进行了一次大变身。该所被清晰地分割为办事区、办案区、办公区、生活区、综合勤务指挥区5个区域,物理隔离,互不混淆。


    “办事区的规划直接着眼于方便群众。”张吉峰说,前来办理身份证、户口等事项的群众不但能得到及时高效的服务、引导,还能在派出所大门右侧专门设立的便民区洗车、饮水、充电和休息。


    办案区是这个派出所功能区改造的重头。记者发现,其中不少细节都很有讲究。


    比如整个区域内,所有玻璃都是钢化玻璃,墙壁四周都被软包,开关、电源设置在嫌疑人触摸不到处,最大限度地保障嫌疑人的人身安全;


    比如专门为醉酒人员设计的约束椅,能用来保护醉酒人员,防止其在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闹事;


    比如里面随处安装了便于监督民警执法的摄像头;


    再比如,从保护证人的角度出发,辨认室采用了单向透视玻璃,使嫌疑人看不见证人。


    一如高桥,为了推进公安派出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从今年6月开始,全市所有派出所都开始对硬件进行大变革。其共同的要求是:每一个派出所做到各功能区独立划分、规范化执法流程明细上墙、24小时有监控保障。


    据悉,截至12月17日,全大市已有111个公安派出所完成了这项工作,占总数的68%。到明年年中,全市所有的162个公安派出所将全部变身。


    “物理变化”


    催发“化学变化”


    硬件的改造只是开端。通过硬件的提升来促进执法的规范化,才是目的。


    不少警方人士形象地将派出所的这次硬件改革比喻为“物理变化”。他们说,这一“物理变化”为的是催生“化学变化”规范化和高效率执法。


    风起于微萍之末。如今,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便是一线的警察了。


    高桥派出所民警陈海峰指着紧凑的单警装备室说,以前没有地方统一存放装备,紧急出警时经常发生找不到装备,或相互之间拿错了的情况。“但执行了分人分箱存放之后,我们出警的速度更快了,效率更高了。”


    各个区的硬件便民措施,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


    在报案室内,记者看到一名家中被盗的居民正在做笔录。与过去不一样的是,笔录如今用的是一套固定的模板。当事人仅仅需通过选择或自主回答即可完成笔录制作。


    与此同时,报案室里还统一设置了双屏电脑。报案人可以同步看到笔录制作过程及笔录内容,即时提出修改意见。


    “我们的调解室现在改用了三角桌。环境变宽敞后,调解速度快了。前几天,两位大妈在菜场买菜,因为价钱问题起了纠纷,闹到了所里。我把她俩请进调解室,给她们泡了茶,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环境好,距离近,于是,说话也变得和声细语了。结果,没一会儿,两位大妈便消了气,自动和解了。”


    “办案区的设置也很出成效。”民警林伟说,过去嫌疑人带来后,收集信息在走廊这一头,讯问又在走廊的那一头。可现在,每办理一个案件,大家都会自觉地根据房间的顺序走。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每一个程序背后都有细致的硬件设备做保障。


    “按着硬件流程来,一般不会出错。”


    记者还了解到,过去,一名新民警要学会执法办案、制作笔录、操作流程等,师傅经验传授起码要半年,但现在,按标准化、流程化操作,就像有了说明书,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


    老警察几十年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新警察一上手就能学会。通过硬件改造,民警们执法从“经验”更进一步到了“制度”。


    此外,警察文明执法有了高要求。


    比如说“口头禅”。遇到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有时候,火气上来,到了嗓子眼儿上的“气话”,必须给硬生生地咽回去。是啊,所里24小时的监控设备在盯着警察们的一举一动呢!


    使用标准化语言、统一工作流程,所领导坐堂值班……一系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执法规范,正随着我市公安机关派出所硬件的变化而悄然推行。


    执法过程


    好比工厂生产流程


    执法过程,好比是工厂生产的流程。这是眼下流行在甬城警方的一个新概念。


    让执法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有流程。为此,宁波市公安局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了一套宁波公安“执法流程指南”。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11类多发性案件接处警现场取证工作标准、派出所执法办案标准、常见重大警情处置操作规范和设卡盘查、辨认、现场警戒等94项执法制度规范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同时,法制员派驻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执法勤务运行机制也在逐步推进中。


    “在诸多环节中,民警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工厂’的第一生产力。假如民警的执法能力不提升,执法水平不高,那么再好的硬件设施都形同虚设。”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王惠敏这样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派出所的执法程序,推动基层民警提高持法能力,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公安局、各县市(区)公安分局专门派出法制员到各个派出所等单位指导办案;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以主办警官制度为核心的执法资格等级化管理。民警只有通过了初级主办警官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执法资格。


    “执法管理,就像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一样。”金恩科是高桥公安派出所专职法制员,他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一日三查”:上午8时检查接处警,9时查案件办理,下午2时查留所待处理人员。


    金恩科说,从接处警、出警派单、现场处置,到后续办案的审查、取证、裁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发现“次品”,马上消除,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执法不规范行为。


    民警们一致认为,执法规范化不但是对当事人的保护,也是对民警的保护。“是让我们有了‘护身符’,而不是增添了‘紧箍咒’。”


    今年10月底的一天,高桥公安派出所辖区内某农贸市场发生一起纠纷,男子王某持刀将一名女性刺伤,派出所民警把王某带回所里制作笔录时,王某突然跳起来大喊大叫,家属称其精神疾病发作需要治疗。没想离开派出所后,王某声称被民警殴打。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执法民警往往有嘴说不清。而这次,从王某进入派出所到离开,该所不同位置的4个监控摄像头拍下了全程录像。这些录像显示民警执法过程十分规范。


    公安派出所大变身,使公安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有数据佐证:2010年1至11月,全市公安局的信访投诉同比下降了11.4%。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