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美巴反恐:战略互利仍是主调

2011-05-19 09:10:47  作者 : 映君  来源 : 文汇报


  美国参院外委会主席约翰·克里挟美军击毙本·拉丹之余威,日前飞赴伊斯兰堡。由于外委会掌控美国给巴基斯坦援助之大权,因此他的访问被西方媒体与前一阵美国公开指责巴“包庇”拉丹挂起钩来:克里要去“算账”了。但是巴基斯坦的媒体却感到纳闷:明明是美国罔顾巴基斯坦主权派突击队不打招呼在人家的领土上动刀动枪,应该是克里去“道歉”,怎么本末倒置了?这里反映出美巴关系的微妙之处。


  “9·11”以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包括巴在内的南亚国家一夜间战略重要性得到空前提升。美国一改对巴的摒弃冷淡态度,转而重提与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公开威胁,如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霸权十足地谈论“如不合作将巴炸回石器时代”之类。美国的对巴政策其实毫无新意,还是胡萝卜加大棒那一套。巴国内持激进态度的人拍案而起,坚决主张将美国拒之门外。但掌管外交政策的人通常都不那么激进。根据当时的巴总统穆沙拉夫的回忆,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也是忍辱负重,以巴最高国家利益为重,同意与美全面合作反恐,打击拉丹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巴与美合作或许也是巴的一个机遇,毕竟巴自从1999年与印度发生卡吉尔冲突以来一直处于危机状态中。美国如果视巴为战略伙伴,其他国家再要怎么与其为敌恐怕也要三思而行。


  这个“战略互利”是理解美巴关系的关键。但确定了战略互利却并不保证互利一定可以达到多少高度,例如美国在阿富汗打了10年仗,死伤数以千计,耗资万亿美元之巨,还纠集了几乎所有盟国在这个小小的国家折腾,但老是打不出美国期望的结果,免不了就时常指责巴不够卖力;而巴民众更是对美国以经济援助压巴的做法深恶痛绝。巴政府——无论是军人当政还是民选总统——一段时间来都是小心翼翼对美配合,结果还是饱受指责,以致巴国内一再发生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代价可谓大矣。


  击毙拉丹令巴政府和军队再一次处在风口浪尖。美国的指责其实已经重复过多次,对巴政府来说仍还是这么几点,但由于拉丹的新闻焦点特性,巴政府这次就好像“特别有错”似的。其实这是美国的谋划而已,西谚不是有“一石二鸟”之说吗?美国通过指责巴,悄悄转移了国际社会对其行动合法性的质疑,造成猎杀拉丹是世界所有国家共同责任的舆论,同时又可压巴在下一轮行动中更加合作。这就涉及美国及其盟国在阿富汗想干什么的问题。美国深谙没有巴的合作,阿富汗问题就不可能达成美国所希望的进展。而这才是克里以及随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巴的要义。


  击毙拉丹是否改变了过去10年美巴合作的战略互利状态呢?答案是否定的。克里也说他要“修复”美巴关系,美国仍然高度重视巴在反恐中的作用。拉丹在国际恐怖组织中有标志性意义,但也就是个标志而已,把这个标志消灭了,美国总统可以对公众有个交代,但这并没有解决美国在阿富汗10万驻军何去何从的问题,而后者才是奥巴马迫切需要给出答案的。随着奥巴马自己设定的撤军日期日益临近,以及随着下一次总统大选的硝烟已然出现,相信政客们一定会提起他上次大选时做出的“美军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并无时间表,不过到了7月1日他总要有个表态吧。克里说他此访得到奥巴马的支持,应该是可信之言。


  美巴战略互利的基本要素没有变。这意味着美巴关系不大可能发生某些根本改变。虽然目前美巴双方都有一些互相指责的言论,但这些都不是反映两国根本利益的主流意见。另一方面,拉丹之死对美巴关系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巴领导人加大了外交活动力度,反映了拉丹之死对本地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巴需要未雨绸缪,充分动员其外交资源,避免形势恶化,同时也为美国下一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行动做好准备。例如巴总统扎尔达里在访问莫斯科时与俄罗斯领导人商讨了正式加入上合组织的问题,并且得到俄方的支持。美国围绕巴的舆论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克里在伊斯兰堡没有就美军的行动道歉,但他正式赞扬了巴为反恐作出的重要贡献。


  由于美巴关系的实质未变,因此美对巴政策也将继续之前的那一套,某些美国议员切断援助的威胁将停留在口头上。同时,美国也会利用目前对美相对有利的反恐形势,为下一步在阿富汗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至于美国究竟打算怎么做,目前在华盛顿知道的人大概不多。有消息传出,美国正在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接洽准备谈判“后拉丹时代”的安排。这是否包括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呢?目前不得而知,但华盛顿应该很清楚,巴政府是关键角色。那种诋毁巴军方的言论对美国希望打造的“后拉丹时代”毫无益处。


  展望前景,美巴关系并没有因击毙拉丹而经受什么“严峻的考验”。真正在经受考验的是巴政府面对国内已经出现的极端势力借拉丹之死的第一波报复浪潮。而美巴关系问题在一开始就已经很清楚:双方仍然要合作,因为“鲁难未已”,而美国的全部作为就在于要继续掌握主导权。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