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交通管理城乡一体化的“苏州实践”

2011-05-25 08:43:12  作者 : 木铎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目前,苏州市已被列为江苏 “全省惟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国家发改委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其中,百姓的出行安全是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指标。


  苏州市交巡警支队支队长王林林介绍说,“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前列的苏州,其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法、技术正向乡镇延伸,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装备、力量正向乡镇倾斜,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城市化、基本现代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苏州所辖的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昆山5个县级市分别获得部级、省级“平安畅通区县”模范称号,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畅通工程群体示范区。


  政府主导、社会共管,打造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四级网络”


  “要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必须走社会化之路,动员各职能部门共建共管。”苏州市交巡警支队支队长王林林认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都是积累沉淀多年、日益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走社会化之路,仅靠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效果微乎其微。


  沿着这一思路,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负责人,把道路交通管理提升成为政府工作。在此基础上,苏州各级政府组织公安、安监、城管、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市、县(市)、乡(镇)三级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交通安全管理难题,分解责任,逐项解决。


  5月7日,在苏州常熟市梅李镇交巡警中队,记者看到了一份“关于建立梅李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的政府文件,文件规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并对安监办、交通分局、派出所、交警等11个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梅李镇交通安全专职干部、副镇长朱雪忠是该镇交通安全联席会议负责人,他介绍说:“自2008年联席会议成立以来,我们每月都定期召开例会,专题分析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重点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保证效果,我们每年年底还会进行总结评比,对各部门考核验收,结果与各单位年底绩效相挂钩。”


  目前,苏州6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交通安全指标根据职责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各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同时,在联席会议之外,他们按照1村1人的标准配备了交通协管员,协管员一般由村主任兼职,工作经费由乡镇财政承担,成为继三级政府工作机制后的第四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填补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的“空白”。由此,“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社会共管交通格局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苏州所辖乡镇各项道路交通事故指数呈连年下降态势,“事实证明,凡是社会化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交通事故就会少发生或者不发生。”王林林深有感触地说道。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转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


  王建华是梅李镇天字村村主任,同时也是梅李中队聘任的交通协管员。除了协助交警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登记机动车辆和驾驶人情况外,他还有一项职责,就是将道路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给该村的责任交警王卫忠。“去年一年,我上报了3处道路安全隐患,全部及时得到了整改。”王建华说。


  “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转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交管工作的迫切需要。”常熟市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钱霞说:“为应对新形势,我们推行了警务区责任制等一系列勤务模式的改革措施。”


  据记者了解,常熟市农村中队的责任区民警每人一般负责2至3个行政村,配备警务通、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等科技设备,通过协管员上报和巡逻的方式,对责任区内的安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排查汇总,并及时输入交巡警信息平台,形成网上台账。“收集到的道路安全隐患信息由中队上报大队,大队发函至当地镇政府,提出治理建议。再由镇政府落实资金,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治理,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钱霞说:“通过这个措施,去年一年常熟全市范围内共新增、完善交通标志320块,排查、整改道路安全隐患575处。”


  在加强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的同时,为减少管理的盲从,张家港交巡警大队建立了交通事故研判例会制度,按照“一日、一周、一月”例会流程,分阶段研判农村交通事故的成因并找出对策,将道路交通事故干预机制向农村有效延伸。钱霞说:“以梅李中队为例,得益于事故研判和重大事故个案分析等制度,2010年,该中队辖区共发生死亡事故17起,死亡17人,同比2009年死亡事故发生数下降26%,死亡人数下降32%。”


  此外,针对农村摩托车等车辆上牌率低的实际情况,常熟大队通过研判会形成决议,将车辆与驾驶人“绑定”,制作台账,纳入跟踪管理,形成了“车—人—户”的“户籍化”管理模式。“如此一来,农村地区机动车的上牌率大幅提高,梅李镇等乡镇达到了9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对盗抢嫌疑车辆的排查能力。”钱霞说。


  循循善诱、形式多样,建立村民自主化宣教管理机制


  “居民朋友要记牢,开车上路要小心;车好路好车技好,不及安全意识好……”这是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镇交巡警中队与该镇文体站携手录制的山歌版《交通安全宣传歌》。胜浦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流传在胜浦地区一种用吴语方言吟唱的民歌。歌词内容简单实用、通俗易懂,成为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交通安全宣传方式。


  “除了山歌版的《交通安全宣传歌》,民警们还经常深入社区举办多种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使我们了解了很多交通安全常识。”胜浦镇村民周文学对记者说。“以前曾出现过这种情况,自行车驾驶人不走非机动车道,而是骑到马路中间,因为他们感觉这样才能引起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会‘更加安全’,这往往让执勤民警哭笑不得,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常识的匮乏可见一斑。”胜浦镇交巡警中队中队长许建感慨地说:“值得欣慰的是,现在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


  “交通管理城乡一体化之路并不是单纯的增加科技设备、改变勤务模式,提升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尤为重要。”苏州交巡警支队支队长王林林对记者说,沿着村民素质市民化的思路,他们依托各级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借助社会资源,使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到各行政村、企业和学校。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们因地制宜,逐步建立了村民自主化宣教、管理新机制。


  在苏州张家港市南丰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永联村,该村素有“华夏第一钢村”的美誉,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全村人口3.5万,拥有机动车8360辆、驾驶人5279名。通过当地交巡警部门的沟通、指导,该村设立了一支由交通协管员、村民和企业职工组成的30人义务宣传队,义务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同时,他们以该村村民文明交通指导站为平台,制定了村民交通安全公约,并通过短信提示、宣传橱窗、宣传资料、交通安全节目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在离此不远的张家港杨舍镇,当地交巡警还帮助社区居民组建了交通协管员、社区义务执勤员和文明交通志愿者组成的三支群众性队伍。


  热情主动、细致入微,健全农村交通管理服务平台


  “您好,这里是苏州市公安交通管理信息中心,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


  5月12日,当苏州胜浦镇村民袁根生拨通96122声讯电话时,话筒里传来了礼貌、细致的问候。“没想到我们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这么便捷的交管服务了。”通过声讯电话办理完车辆信息变更业务后,袁根生激动地对记者说。


  “为统筹交管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年来,我们相继建立了网上车管所、声讯电话等服务平台,力争把交通管理业务咨询、办理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每一户家庭。”王林林介绍说,96122“交通管理信息中心”通过声讯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可以为群众提供交管业务咨询查询、提醒告知、投诉建议、信息变更等服务。信息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每天接听群众来电300个左右,已为群众提供各类业务咨询5万余次,受理投诉建议120余件。


  与此同时,苏州交巡警还设立了“网上交警队”、“网上车管所”,初步实现了网上自选号牌、自助变更信息、网上提交体检报告、驾驶员网上报名约考、补换领牌证等13项业务办理功能以及违法、事故等信息查询功能和警务公开功能。自2009年底网上车管所开通以来,共办理了网上自编自选车牌业务6万余件、机动车业务8万余件、驾驶证业务5万余件,共分流办事群众20余万人次。为方便农村地区群众驾驶证换证、年检,苏州交巡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将机动车驾驶员体检、摩托车上证等业务扩大到乡镇交巡警中队办理。


  此外,针对农村居民解决交通事故纠纷难的问题,苏州交巡警遵循“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理念,在基层大队及乡镇中队实行了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并在有条件的警队建立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受理轻微物损交通事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