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对世界警务发展的影响
2011-07-18 10:00:49 作者 : 映君 来源 : cps警装网“9·11”事件之后,接踵而至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安全观,也凸显了在当今世界安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对世界警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警察组织和一国警察机构的反恐行动,无论是在合作范围和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在反恐层面的警务合作这一努力均基于一个共识,即恐怖主义是一种去政治化的犯罪行为。
1、恐怖主义犯罪现状分析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斗争仍然如火如荼,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形势和特点进一步显现。
从全球恐怖袭击数量及伤亡人数看,反恐形式依然严峻。多年来,尽管国际社会投入了大量资源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一些恐怖组织头目先后被逮捕或击毙,但两者僵持的状态并未完全打破。据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统计:从2004年至2007年,恐怖袭击事件从3254起上升到14434起,造成的死伤人数随之上升;自2007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数量减少了(2007年14434起,2008年11726起, 2009年11002起),同比减幅约19%和6%。死亡人数同比减幅约31%和3%,致伤数量也在下降。统计数据说明,2007年之前,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数量和造成死伤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而2007年之后略有下降,意味着各国和反恐联盟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南亚、非洲等冲突地带的恐怖袭击却明显上升,表现出更残忍、更血腥的特征。
从恐怖活动区域发展的态势看,中东恐怖势力向全球冲突地带和西方扩散。二战以来,中东作为地缘政治的枢纽和民族、宗教纷争等热点问题的多发地带,演变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发展与扩散的主要中心之一。据统计:自2004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中东波斯湾地区共发生恐怖袭击28793起,约占全球恐怖袭击总量的42%。近年来,以“基地”为代表的中东恐怖势力除了在本地区行动外,还频繁地向南亚、非洲及欧亚大陆等地区与伊斯兰问题有关的热点冲突地带扩散,造成民族冲突和宗教争端不断加剧,如南亚恐怖袭击数量从2007年的3846起一直攀升至2009年的4848起,就连2010年第一季度同比也高居榜首。非洲2009年的袭击数量为929起,势破新高。欧亚大陆从2007年前的200多起上升到400多起(2008年475起,2009年466起),骤增近乎一倍。
全球恐怖袭击方式日渐多元化,以实现恐怖效果的最大化。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将全球恐怖袭击分为17类。其中,武装攻击、爆炸和绑架仍占据主流;袭击和人体炸弹分别从2007年的7947和520起降至2009年的4844起和299起,人质事件由2006年的228起降至2009年的113起;然而,劫机却由2007年前的10多起,骤增至40余起。这些数字说明三个问题:一是由恐怖袭击由隐蔽转向公开,直接对目标进行正面攻击;二是恐怖势力加大对客机的袭击力度,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制造更大的伤亡;三是袭击方式依然低端。
虽然全球各家机构统计恐怖袭击的数据不尽相同,但以上统计数据基本反映出了2004-2009年间国际恐怖活动总体变化规律:在时间上,全球恐怖袭击数量和死伤人数在2007年之后总体逐年下降;在空间上, 中东恐怖势力正向南亚、非洲等冲突地带地区及西方扩散;在危害程度上,多样化的袭击方式易于造成恐怖效果的最大化。
伴随2010年国际反恐行动的是世界各地不胜枚举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开始使用高性能爆炸装置的自杀性炸弹疯狂报复,就连恐怖活动一度沉寂的俄罗斯和印尼也再遭恐怖袭击回潮。应该说,一轮又一轮的重大恐怖袭击显示了这些极端恐怖势力的存在和能量,提醒世界各国,当前的国际反恐局势依然任重道远。
2、恐怖主义犯罪新动向
从近年来的涉恐大案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呈日趋加剧趋势,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其作案手段和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打击难度越来越大。
一是袭击手段综合化,袭击目标多元化。国际恐怖组织迫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压力及出于制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大案的目的,针对城市软目标,实施武装突袭、爆炸与绑架等综合手段疯狂作案,大量使用“儿童人弹”和“女人弹”,表现出了严密的建制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如2008年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巴基斯坦拉合尔警校遇袭案、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均可看到此痕迹。
二是渗透与潜伏并用,危害后果严重。以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以热比亚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利用因特网加密聊天室、由国际链接转成国内连接的通讯设备等手段进行秘密宣传、串连,实现境外策划指挥、境内组织实施计划。至少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260余辆机动车被烧被砸的严重后果。
三是改进爆炸装置,逃避反恐安检。为了逃避国际社会对爆炸装置的检查,恐怖分子不断改进并提高自制炸弹的制作技术和隐蔽性。2009年12月25日,尼日利亚人阿卜杜勒·穆塔拉布随身携带爆炸装置(粉末+药水=炸弹),成功避开机场的安检设备登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圣诞炸机未遂案;“阿塔”大幅改进路边炸弹的制作工艺;泰南恐怖分子多采用硝酸盐燃料油(ANFO)制造爆炸装置;“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呼吁草根圣战者因地制宜发动袭击。
四是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为了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获取核生化及电磁炸弹等高端武器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战略选择。2004年11月,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罗纳德·诺博就表示,“基地”等恐怖组织的生化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是超乎想象的。2004年4月17日约旦警方破获的一起恐怖组织准备用自制化学武器进行袭击的案件,这个与基地有密切联系的恐怖组织还试图用毒气袭击约旦首相办公室、美国驻约旦大使馆等公共场所,谋求核武之心昭然若揭。
3、世界警务的变革与调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9·11事件发生后,在美国警务变革的影响下,许多国家警察的工作角色和工作重点发生转变,世界警务进入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领域。
一是转变执法角色,突出反恐职能。进入21世纪, 世界各国都在不同层面加大了反恐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公共安全。这些措施体现在对恐怖组织与恐怖分子的打击方面,也体现在警察的日常工作方面,且置于全球反恐大背景之下。如9·11事件虽然没有改变纽约警察的主要使命,但警务运行机制却出现重要改革--加强州、地方与联邦警察组织之间的协作, 强调地方警察在反恐斗争中的角色和作用。“各层次的警察组织都应该承担起反恐职责;地方警察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社区警务网络, 充分地与社区居民沟通信息、收集情报, 做好恐怖袭击的预防工作。”
二是警务战略与国土安全战略的结合。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社会犯罪形态已经被恐怖主义等新型犯罪所取代,世界警务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既国土安全期。从近些年来的恐怖活动看,当代恐怖主义犯罪危害的不仅是少数个人的生命财产和安全,而且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制度。如南亚次大陆和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社会的整体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致使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堪。据美国负责全球反恐情报工作小组成员介绍,警务战略对开展反恐工作,尤其是实现情报共享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唯有警察能够迅速、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和社情,有助于预防和打击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犯罪,维护国土安全。
三是国际警务合作得以进一步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是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在警察事务领域为完成特定的警务相互提供支持、援助、协助、配合的一种执法活动。面对恐怖主义的危害与猖獗,靠一国之力难以遏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发展,反恐合作成为国际社会迫切的内在需求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联合国及有关组织、国家和地区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签署了一系列多边或双边的反恐合作协议、协定和公约,为在全球范围内侦查犯罪、获取证据、缉捕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国际警务合作逐步发展成为打击跨国犯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由于当前恐怖主义对国家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各国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和考量有别,加之一些西方国家“例外论”根深蒂固,国际社会在警务合作中的具体问题出现分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世界各国警务的合作空间和范围。但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国际反恐合作措施,协调各国警察的反恐行动,促进世界警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反恐效果的最大化,警务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必将成为国际反恐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四是警察反恐机构的成立。在与恐怖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国际社会结合反恐的实际需要,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建立了专门的国际警察反恐机构。此外,约有80%的国家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反恐警察力量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从而提高了国际反恐的工作效率。以“9·11” 事件为例,纽约警察局迅速成立了一个由副局长挂帅的特别机构,抽调了一千多名警察承担反恐培训、防范恐怖袭击、对事件展开调查等任务,着力培训全局39000名警察, 并也加强了与联邦警察局之间的警务协作,以应对核、生、化等大规模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向国外派驻了一些反恐专家, 加强与加拿大、以色列、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间的警务协作, 打击图谋袭击美国以及代表美国利益的国际恐怖组织。
作者简介:
樊守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战术研究室,主要研究反恐、骚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