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2011-12-28 17:17:12 来源 :近年来,我国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资料统计,我国民警的平均寿命已由80年代初的49岁降至目前的47岁,各地民民警在体检中发现病患呈"三多"现象,即基层领导患病多、业务骨干患病多、一线民警患病多,很多民警未至“不惑”之年就病魔缠身,由于体质上的原因使心理变得脆弱悲观,甚至颓废懈怠,而本调研结果也进一步印证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不容乐观。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警察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因此,使警察树立心理健康理念,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提升心理品质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警界高层领导与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
由心理效能感缺失导致的职业倦怠成为关注的焦点。解决警察职业倦怠可以从警察组织管理与警察个人调节两个层面着手。防止心理倦怠是警察组织实现内部控制和绩效增长最有效的方式,使广大警察在内化专业知识和社会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二者来约束和平衡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最终,通过组织的有效干预与自我防范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警察内心世界健康和谐的终极目标。
“三高”的行业特点导致警察常处于高危或持续的应激状态。一般认为,应激结局(即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应激本身的特点、应激者的个人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1、2]。应激本身的特点一般是无法预先控制的因素,可以介入的是后二者。因此促进民警心理健康(内在和谐)需客观外界支持和主体素质提升双管齐下,也只有内在和谐了,才能带来真实长效的外在的警民和谐。
一、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建立与运作的必要性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警务工作状况,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十分重视警察的心理素质,一些国家把心理素质作为选拔和训练警察的首要条件。
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警察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培养、训练警察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高效率地履行其职责,解决因压力导致的各种心因性疾病。美国对警员实施严格的心理素质训练,鼓励他们到高等学府进修心理学课程;警察在经历突发事件后,心理分析师会立即与其面谈,帮助他降低突发事件对身心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对其心理状态的评估来判断警员是否可以继续留任,是否应转到压力较轻的岗位工作,可否继续携带武器,能不能胜任更高级别的职务等。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纽约市警察局下令全市所有5.5万名警察接受心理辅导。心理学在美国警察部门的研究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挑选警察、训练警察、警察心理咨询、预防及侦破罪案。法国心理测试是警察招募的第一关,不能通过的即遭淘汰。英国心理健康是评定警察素质的重要指标。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心理学专家致力于警界心理学的研究应用。
香港警队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引入心理服务机制,其《警察通例》中明确规定了警察必须接受心理咨询和测试的情形,明确规定:凡是警员在执法公务中受到刺激,或受到压力的冲击,如开枪、或击伤、击毙人犯、或身处险境而未受伤害等等,都必须在事后咨询心理医生,以确认是否心理正常,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自设立心理服务组以来,香港警队中精神有异常仍持枪执行公务的警察被及时诊断出来,获得了及时援助,自杀率、事故率大幅度降低。香港警察界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心理服务组,心理专家通过咨询和电话热线等方式,专门为警察及其家人排解心理障碍。经过多年发展,香港警察心理服务已成为警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00年5月,心理素质测试就被国家写进了《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统一招考》的意见之中。同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和第一条相关心理热线。2004年12月,公安部属公安信息网设立“民警心理健康网站”,这是我国各部门、行业中第一家由部委组建的心理健康网站。2005年9月和12月,公安部人事训练局举办了两次心理健康远程教学活动,组织全国公安民警收看收听,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组织编写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一书,免费下发至全国公安机关基层所队。2005年10月公安部全国公安局长会议通过成立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及服务中心并决定从2006年起,全国公安机关招考警察逐步推行心理素质测评。2006年2月,公安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省级统一招警中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6年7月起将心理素质测评作为省级统一招警的一个必经环节,对测评结果不达标的考生不予录用,从源头上确保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2005年公安部根据公安工作实际和民警心理素质现状与解放军军事心理训练中心联合研制了民警心理训练专用设备(包括心理减压舱、心理素质测评、心理能力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以及行为分析编码等五大系统),同时将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民警心理训练实验室,将工作基础较好的八个城市公安局指导建立为民警心理训练实验点,给予必要的技术、设备等支持,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班等,目前民警心理训练系统已初具规模。2006年7月,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公通字[2007]65号文《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意见》第四条指出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各省厅开始不同进度地开始行动,迄今各地已有一些举措。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结合民警心理训练实验点的应用,逐步建立、完善民警日常心理保健服务、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以及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操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将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上述举措对于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这些尝试终归与其应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心理选拔在招录警员中的重要地位尚未凸现;心理服务组织在各级警察机构中的定位还未正式确定,特别是警察在处置突发事件后予以强制心理服务的措施尚未明确;此外,兼通警察工作和心理知识的专家还极为缺乏。全国性的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有待建立。公安工作的成败依赖于民警的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警察应当具备的五大素质,这其中心理素质显弱,心理素质已成为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因素,从主体提升和客观支持双管齐下,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有效培养业务心理技能、切实给予警察心理支持是我国公安工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建立与运作的可行性
以我校福建警察学院心理测试与训练中心为例。
公安部相关批文逐年下发,各省厅列入工作计划。早在2000年5月,心理素质测试就被国家写进了《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统一招考》的意见之中。2004年12月,公安部属公安信息网设立“民警心理健康网站”,这是我国各部门、行业中第一家由部委组建的心理健康网站。将公安大学确定为部级民警心理训练实验室,将工作基础较好的八个城市公安局指导建立为民警心理训练实验点,给予必要的技术、设备等支持,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班等,目前民警心理训练系统已初具规模。近期提出民警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三位一体”。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切实将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公安部部署下,省厅积极推进,在“从优待警”等文件中明确将本校作为全省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并于2008年拨款建成心理行为训练场,定期培训全省心理骨干,目前已培训3期。
校领导极其重视,并给予切实支持,在成立“心理测试与训练中心”后,为整合力量合并“警察心理研究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大力支持教员培训,使深化建设有了人员保障。极力支持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和各级各类相关课题,使深化建设有了经费保障。尽力整合学校基础建设,使深化建设有了场所保障。
基于此背景下的我校心理训练最初源自于教研实践本身,自2001年相关业务课程开设始,一是在教研中发现只关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而不关注警察自身心理是不够的,业务技能课程解决的是能不能的问题,而心理相关课程解决的是愿不愿的问题,是更前提的问题,试想一个再本事的警察他就不愿意执行任务那么目标也难达成,一个能力相对弱的警察他肯干肯钻研,也许能力还被激发出来,当然最终成不成还要靠相关机制来保障;二是在传授过程中,发现讲解要与活动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外化为行动,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事、光练不说傻把事、连说带练好把事,于是最初是在课程教学中大胆尝试穿插心理训练,接着借由公安部警务实战基地这一稳健务实平台开始理智探索系统心理训练;其三,获得公安部立项课题“警察心理测评与训练系统构建研究”和教育厅立项课题“警察心理训练系统构建研究”,致力于互动式体验式愉悦式训练的研究正式启动;其四,教研取向和公安部的部署不谋而合,公安部自2006年起开始加大维护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力度,迄今已在全国建立了8个民警心理训练基地,部署各省实施相关方案,本省公安厅和本校及时跟进并投入人财物开始相关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其五,成立校心理测试与训练中心,开设全程活动课程,全面开展心理支持业务,使教研成果得以实证,引起较大反响,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中心现已开设业务有:心理训练主要包括心理行为训练系统及“心灵之旅”训练系统,目的在于全方位提升警察的心理品质并且激发潜能。心理咨询主要通过音乐放松训练系统、沙游治疗系统、心理宣泄系统、心理恢复系统、危机干预等有针对地对警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测评主要是对警察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动作技能、压力应对、成就动机、人格、心理健康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进行心理档案管理。警务心理支持提供犯罪心理测试(测谎)及犯罪嫌疑心理分析等服务,并致力于犯罪嫌疑肖像技术、超心理学技术、催眠术、冲突解决技术、微表情技术、心灵感应术、法学雕塑术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心至今已承担各级各类在职民警及在校师生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的系统工作,运用心理技术协助办案,逐步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目前已建立中心主页“心理测训中心”、中心网站“警心心理工作坊”、QQ群“警察之家”“学生心灵俱乐部”及专刊《心情播报》等交流互动平台。
三、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建立与运作的长效性
(一)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内容体系
包括警察心理体系、警务心理体系及心理支持系统运行体系。
1、警察心理体系
主要针对警察主体自身心理基础养护和品质提升,该“四位一体”体系包括警察心理测评、警察心理训练、警察心理保健及警察心理危机干预。
警察心理测评需贯彻始终,招警、上岗、转岗、晋升等全程跟踪,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准确的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及职业倾向等全方位的心理信息,建立健全民警心理档案。形式包括人机测试、纸笔测量、情景测验及专家评定等。
警察心理训练列为警察入门、晋升及日常培训的必修课,针对不同警种、不同级别等开设相应科目,继续研制科学训练体系,及时更新项目。
警察心理咨询工作应更加重视保密原则,为避免利益冲突和不信任感可在各地市交叉进行;坚决贯彻价值中立原则,尽量避免将解决不了的思想问题、体制问题等一股脑地归咎于心理问题;手段需灵活多样、因人而异,除传统的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外,可引入实践疗效较好的森田疗法、沙游治疗、生物反馈、家庭系统排列、心理剧等;针对顾虑面子的国民性可多施行团体心理咨询;针对“看心理医生就是精神病”的偏见开展宣传教育,使公安领导和职员都能坦然欣然接受这种模式。
警察心理危机干预除运用专业技法处置紧急、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外,还可尝试运用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合理情绪疗法(RET)等技术进行日常危机预防。参照教育系统经验,建立3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基层所队心理干事--地市局级心理专员--省厅危机干预专家);建立预案及快速反应小组,建设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四早体系”,可设立流动心理应急处突队,机制可参照医护急救体系。
2、警务心理体系
警务心理体系研究主要针对在各警种、各职级中应用在客体对象(含群众、犯罪嫌疑人、同事、领导、同行及媒体等其它行当)方面的心理技能培养体系,如化解冲突、辨识谎言、逻辑推理、讯问询问、人质谈判、管理指挥等识别人、影响人的心理技巧的习得与运用。该体系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侧重实用。可按工作对象及业务领域进行模块分类。
3、心理支持系统运行体系
心理支持系统运行体系主要针对客观外界支持,其效用在于可将相对静态的前二体系融为一体并运作于广泛的实际,使各层级民警都能真正受益,从而提高警察整体生活质量和战斗力,其内容包括警察心理支持系统机构机制、本单位绿色绩效管理及心灵福利待遇机制、社会各界支持机制。
为长期有效服务,心理工作者专业队伍应考虑建立专门编制,建构纵横工作网络体系,保障机构运行经费,保障人员福利待遇,保障业务培训督导。
外界支持都是通过民警工作单位这一微环境达成的,单位的绩效考核及福利待遇是影响民警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的直接有力因素。倡导“绿色绩效”,推行人性化奖惩制度。倡导“心灵福利”,推行“员工协助计划”。
(二)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组织结构
警察心理支持系统是一个会员制的半紧密型联合体系。由中心、会员、客户三大部分形成的一个网络系统。
1、中心。可命名为“警察心理支持基地”,是心理支持系统的核心机构,由最高级公安人事训练部门和院所等教研机构直接领导,负责该系统的组织、培训、协调、管理,信息及业务的集散,运作体系的发展与维护,以及网络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直接管理,避免层层隶属,又变成一个行政部门,建立一个真正的务实团队。
2、会员。全国各公安部门及公安民警均可申请加入。本系统的会员分为团体会员和个体会员两种。
根据支持系统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和运作的实际情况,在各地区发展会员将考虑到资源配置、管理边际、运行保障等因素,有所限制、适度发展,以保证支持系统有序、健康、稳步地前进。
经批准加入的会员是本支持系统在当地的合作伙伴,其具体的职能是:
(1)在当地宣传推广省部级警察心理支持系统;
(2)接受来自当地及本系统内部的心理支持请求,能就地解决的尽量解决;
(3)办理中心移交的当地相关部门委托的心理支持业务;
(4)协助中心在当地开展各项工作。
3、客户。凡未加入本支持系统但对本系统业务范围内的心理支持有需求的组织和个人均为客户。
客户向中心或会员委托业务,支付相应的费用及报酬,享受心理支持业务。
4、其他支援部门
(1)教育培训部门
(2)技术维护部门
(3)权利(高层部门的)支持
(4)安全及应急对策
(5)其他支援事项(相关行业或组织的协作如医院部门或相关的心理机构)
多维支持结构:
纵向执行结构:
技术支持结构:
(三)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运行机制
1、监督机制
为保障本支持系统的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行,在系统中实行以下监督机制:
(1)业务登记。凡进入本系统的支持业务均须向中心登记备查。
(2)成果汇报。凡进入本系统的支持业务,承办会员在业务终结后均有义务向中心书面汇报成果,以备监督、检查、总结之用。
(3)业务培训。凡申请加入本支持系统的机构或个人,须派代表参加本系统组织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接受心理支持业务的委托。
(4)业务考核。作为一项互动、互助、互利的事业,业务量的增长决定着本支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宣传推广本支持系统需全体会员作出努力,更广泛的推广项目和发展客户源也是各会员的职责。中心可对各会员的业绩进行汇总,定期考评。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
2、财务机制
警察心理支持系统作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领域的心理支持协作组织,旨在充分发挥整体资源和会员地缘两个优势,为会员排除执业困扰、节约时间精力、创造更大效益,使全国各地的民警能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心理支持。
中心支持系统运作所需经费可分为两个部分:系统创建经费和系统运营经费,创建经费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调拨;运营经费实行年计划制与年结算制,主管部门调拨资金与业务收入作为系统正常运营的主要来源,并接受来自各主管部门的监督与审查;与此同时,支持系统还可以接受客户的委托业务,取得的经济利益可以按照以下的比例进行分配:
接受委托会员 :完成委托会员 :协作网中心
3 : 5 : 2
3、互动机制
本支持系统实行事务公开机制。
(1)设立公开电话、电子信箱、BBS、QQ群、博客等支持交流平台;
网页设置有:
心理百科--提供相关的心理小常识。
心理保健--提供相关的保健法、保健操。
心理训练--提供各级各类实用易行的训练方法。
心理案例--提供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真实案例,为心理支持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心理测评--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试,可以为自身心理状况做一定的考量。
社区互动--提供论坛作为交流的平台,可以及时进行沟通。
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技术、心灵感悟、新锐视点等等。
(2)建立电子数据系统(档案、测评、训练、咨询、访谈、危机干预、人才库等)
(3)以信函和电子邮件方式及时通报本支持系统的重大事项以及接受来自支持系统内外的意见和建议;
(4)定期公开业务开展财务运作等情况。
(四)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操作环境
警察心理保健与提升训练场所按功能性可分为: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智能心理宣泄室、传统心理宣泄室、心理测训室、身心反馈训练室、心理沙盘室、团体心理活动室、心理行为训练场、心理档案室、心理实验室等。目前较为统一的民警心理训练系统以行为观察室、心理恢复舱、心理素质测评室、心理能力训练室、心理档案室、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室以及心理行为训练场为主体。
警务心理支持功能室包括心理分析室、犯罪心理测试室、警务心理决策室等。
综上所述,构建警察内心和谐和提升警察的心力心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警察自身要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面对的种种压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注重健康心态的养成,各级公安机关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警察心理倦怠的现象,制定前瞻性的政策,维护和巩固实现“三大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当民警们身心和谐一致、心理能量聚合,他们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才会灵动幽默地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才可淡定娴熟地应对不公和挫折,而警察内在和谐才能带来外在切实长效的警民和谐,才能促进警察群体战斗力的提升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注:该文为作者主持的公安部立项课题《警察心理测评与训练系统构建研究》(批准号2006LLYJFJST03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Rice PL着,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Bishop GD,Tong EMW,Diong SM,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and personality among police officers in Singapore[J].Journal of Researsh in Personality,2001(3):353.
作者简介:
郑 荔,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硕士、副教授,一级警督。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为训练师,公安部警务实战指挥训练教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警察学院侦查系侦查讯问教研室主任,心理测试与训练中心执行主任。目前研究旨趣:心理训练与测评、侦查心理学、审讯学。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