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防暴演练中医疗救护的经验总结
2013-09-04 10:13:12 作者 : 刘均艳 来源 : CPS警装网为了确保“十八大”的顺利召开,适应在新形势下应急处突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根据市局党委关于“在各区分局组建机动训练大队”的总体部署,按照《深圳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强维稳处突工作意见》(深公(指)字【2012】44号)的指导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各机动训练大队在应急处突任务中的攻坚作用,提高全局维稳安保工作能力,防暴训练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了使防暴演练达到逼真效果,让公安民警掌握从一般性群体性事件升级到暴力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法,在演练中,公安民警与闹事群众(民警扮演)常会有对抗;闹事者用砖块、石头、棍棒、刀、燃烧的汽油瓶等物品进行攻击,公安民警视情形使用盾牌驱散和阻挡闹事群众,根据事件态势使用催泪弹、爆震弹、痛块弹、胡椒喷剂等驱散性警械,达到有效合法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目的。
我支队从去年成立“特警支队维稳处突强制队”以来,已开展几十次防暴演练,特警支队卫生室对防暴训练、演练的医疗保障达1500余人次。总结出在防暴训练、演练中医疗救护的几点经验。具体如下:
一、在防暴演练中的致伤因数:
1、机械暴力因素――刀刺、枪伤、棍棒、石头砸伤等;
2、物理因素――烧伤;
3、化学因素――催泪弹、胡椒喷剂等沾染;
二、致伤形式:可能受到创伤、烧伤、化学物品沾染,如:催泪弹、胡椒喷剂等
三、处理方法
(一)创伤:
创伤是各种治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创伤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和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至残,甚至死亡。
按照受到创伤的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在任何抢救之前,要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注意保护自身和伤病员的安全:抢救者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戴上手套;将病人置于安全的环境抢救。
【现场急救】
1、轻症:损伤部位多在表皮或真皮,面积局限,部位表浅,可见局部出血或已自行凝固;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有泥沙等污物可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涂搽红汞或抗炎药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必要时无菌纱布包扎;定期换药。
2、对于重症病人,掌握现场救护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重点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和心跳。采取高声呼唤,轻拍病人肩部判断意识,抢救者的脸靠近病人鼻部判断呼吸,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有条件可测量血压判断病情。如果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拨打120,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伤情,快速有效止血。可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等方法。
如为多发伤,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再包扎四肢。
先固定颈部、再固定四肢。
安全、有监护地迅速转运伤病员。
(二)烧伤:
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
目前,根据烧伤损伤到皮肤不同的深度,可粗略将烧伤分成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烧伤。一度烧伤,伤害到表皮层,外观发红(红斑);浅二度烧伤,伤害到达真皮层的表面(乳头层),外观发红,同时带有清水泡,如压迫会发白。深二度烧伤,伤害到达真皮层的深层(网状层),外观又红又白, 带有出血的水泡。三度(皮肤全层)烧伤,热力伤害穿透整个真皮层,外观硬,发白或棕色;四度烧伤,热力伤害穿透真个表皮、真皮层,到达皮下组织,甚至是肌肉组织和骨头,外观黑色,焦炭状,带有焦痂;一至三度烧伤,伤者能感觉到疼痛,四度烧伤无痛感(但周围皮肤会疼痛)。
汽油是一混合物。一般工业汽油含有自丁烷到十二烷(C4-C12)的各种烷烃和一些环烷,并含不等量的苯类芳香烃等;交通汽油还加入少量防爆的四乙铅与色素。汽油烧伤可导致一至四度烧伤外,还可并发急性中毒,如:
l、大量吸入其蒸气,引起中毒性麻醉。
2、误将汽油经口吸入到肺中,引起吸入性肺炎,当时就有剧烈的咳嗽与胸痛。
3、没有及时脱去汽油浸渍的衣服,致皮肤浸渍伤,重者类似灼伤。
【现场急救】
急救的原则是迅速解除致伤原因,使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1、凝固汽油弹爆炸、油点下落时,应迅速隐蔽或利用衣物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衣服迅速解脱、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可用配备的灭火器灭火,去除致伤源,烧伤面积和深度往往与致伤时间成正比,因此,如果迅速进行有效的灭火,是可以减轻伤情的。
2、脱去污染的全部衣服,用大量流动自来水冲洗,彻底清除皮肤污染,注意汽油可由皮肤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如果衣物与烧伤、烫伤的创面粘连在一起,则不可硬撕,可以边用冷水冲洗,边用剪刀小心剪开伤口附近衣物,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然后用干净的敷料包敷,及时送院治疗。
烧伤发生时,皮肤的表面温度会迅速传至皮下,而皮下温度散失慢,因此使烧伤加深加重。小面积烧伤、烫伤后,立即寻找水源进行创面冷却很重要,这样可以使皮肤快速降温,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减少余热对组织的继续损害,还可以减轻疼痛,减少毒素吸收。
(三)催泪弹沾染:
催泪弹(催泪瓦斯)常见成份苯氯乙酮CN、CS;其中催泪气体包括刺激眼睛的CN、CS、CR及刺激呼吸道系统的OC胡椒喷剂。
催泪弹作用:驱散、阻止非法聚众的骚乱人群和暴乱分子,也可制服隐藏在建筑物内的犯罪分子。
作用方式:产生的催泪气体刺激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
危害:眼、鼻、喉受刺激,畏光、流泪,难睁眼,流鼻涕;亦可致呕吐。
【防护及救治】
1、使用催泪弹前自我防护:民警和医务人员戴防毒面具(或眼罩、口罩、手套),携带大量盐水(或矿泉水),适量结膜炎眼药水,如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加演练人员配戴防毒面具,扮演闹事者戴一次性塑料手套。(防止皮肤沾染)
2、使用催泪弹后:离开有毒区域,中毒症状一般在5-15分钟内自行消失。用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鼻腔或漱口,效果更佳。若长时间受到刺激,可能出现结膜炎等病症。如症状加重,及时送至医院治疗。
作者简介:
刘均艳 (1972年9月~)女、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急救教官,主要从事警察急救的研究工作。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