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背景下美俄情报改革比较与启示
2013-07-10 09:08:41 作者 : 何媛媛 来源 : CPS警装网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事件的发生,恐怖主义逐步进入历史的舞台,而美俄的情报机构弊病也充分暴露,许多旧的情报体制与情报工作思维方式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美俄情报机构为进一步强化情报工作功能,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并为21世纪新的情报体制的建立做准备。
一、美俄情报机构弊病凸显
20世纪国际社会的冲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对两个方面的影响十分巨大:一个是意识形态;另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就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发生转变的过程中,美俄情报机构的弊病也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情报部门军心不稳,人才流失,直接导致情报搜集与分析质量下降。
(一)美国情报机构的弊病
“9·11”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走向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力。“9·11”事件揭开美国国家情报体制大改革的序幕,“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弊病凸显而出,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危害认知不足,未能制定统一的反恐战略,“9·11”事件以前美国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地区性冲突,其次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最后才是恐怖主义。二是情报界诸机构各自为政,无法实现有效的情报共享。缺乏强有力的集中领导,导致了各机构间有效的协调不够,使得情报共享十分艰难。三是人力情报搜集及情报分析能力不足,由于经费削减、情报人员急剧缩编,人力资源的缺失对情报分析与人力情报搜集造成了破坏性的后果。
(二)俄罗斯情报机构的弊病
俄罗斯情报机构内部人员自身问题重重,经济因素成为一些情报人员出卖机密的重要原因。首先,情报系统内部企图以出卖情报赚钱的人增多。由于情报系统人员的收入偏低,导致企图以情报赚钱的人增多。其次,现职情报机构的工作人员到私人公司兼职的越来越多。此外,情报系统内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影响了情报系统的声誉和工作效率。除了人员自身问题,俄罗斯情报机构整体上也存在诸多弊病,首先,人力情报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多数情报不能及时收集掌握,造成被动。其次,情报交流不够,各情报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协作机制,使得很多情报造成延误,错失了情报的有效时期。最后,对预警情报的敏感度不够,情报人员会接到无数虚假的和真实的预警情报,使情报人员产生了职业倦怠,警惕性也随之下降,别斯兰人质事件就是由于没能及时传达预警信息、警惕性不高导致的恐怖事件。
二、美俄情报机构调整的思路
由于美俄两国情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而且轻重不一,因此调整加强的重点也不一样。按照国内国外形势和自身存在的弊病,美俄情报机构进行了规划,对于调整,美俄分别制定了适应自身的调整思路。
(一)美国情报机构调整的思路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情报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和反恐战争导致美国安全战略的优先次序发生重大变化,确保自身安全被列为美国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外抓反恐,内保安全”成为新国家安全体制的突出特点。美国情报机构必须加强有关国土安全的情报获取能力,将搜集和分析国土安全情报和信息作为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俄罗斯情报机构调整的思路
改革的重点是安全会议和联邦安全局,重点强化对内职能,同时加强对外情报工作和反恐情报收集。改组安全会议,把安全会议的权限拓宽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军事、生态和科学无所不包,甚至国家文化和精神价值也被包括在情报工作之中,俄国家安全涵盖的范围比苏联时期更广;且规定安全会议的日常事务由安全会议秘书处理,秘书直接受总统领导。
三、美俄情报机构调整采取的措施
美俄情报机构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各自的调整思路,对其情报机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与加强。
(一)美国情报机构的改革措施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下决心对情报界进行全面和彻底的改革,调整部分现有的情报机构,并成立新的国家级情报机构。先后通过情报机构改革法案,决定设立国家情报总监职位。布什总统签署《2004年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根据该法案,美国将成立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开始对美国情报界进行自1947年中情局创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动作幅度之大,决心之坚决,超过美国国家情报体制建立五十多年以来历史上任何一次情报改革。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开展,布什政府大力推进了相关法案的出台和财政拨款的追加,以此行动来表示对改革的决心。
1.出台相关法案赋予情报机构更大权力
“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先后签署了几项法案,以加强立法来为情报工作的协调运作奠定法律基础。其中主要有:2001年10月26日,国会批准《爱国者法案》。该法案允许安全部门加大对恐怖分子嫌疑犯的侦察力度,禁止嫌疑犯与外界联系,并允许有关人员对移民档案进行秘密调查;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签署了《2004年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根据这项563页的情报改革法案,美国将对情报系统进行自1947年中情局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设立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和“国家反恐中心”。
2.增加财政拨款为情报工作提供充足费用
21世纪最初几年内,美国年均情报经费超过300亿美元,这次面对国土安全和反恐主题,布什政府更是投入巨资,通过联邦预算草案做足“安全”文章。2002年7月25日,众议院表决通过了一项大幅增加情报经费的法案,据国会知情人士透露,其情报开支比上一财年增加25%,增长幅度是美国20年来最大的。
3.中央情报局扩充人员提高分析能力
“9·11”事件让中情局的特工们重新回到政治前台,但中情局要想重振当年雄风,必须得有充足的人员储备。2001年9月17日,中情局情报处负责人詹姆斯·帕维特宣布了改组方案,成立“反恐特别行动小组”,从该局紧急抽调数百名雇员加入这支反恐队伍,一些退休特工也应邀回来助阵。此外,中情局还从退伍军官中招募了许多优秀人才,凡是去过阿富汗、掌握相关语言的军官都被揽到旗下,组成一支准军事行动小组。
4.设立国家情报总监统管美国情报界
2005年4月,首任国家情报总监内格罗蓬特正式就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诞生。国家情报总监,统一指挥美国情报机构,隶属白宫并直接向总统汇报,主要任务是监督全国所有的情报中心及各相关机构。国家情报总监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作为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情报顾问,直接向总统汇报,但不是总统内阁成员。作为各情报机构的首脑,国家情报总监领导整个美国情报界,指导情报界及时高效地搜集、分析和分发情报,处理好情报搜集力量与搜集任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决定分析情报和产生情报的先后顺序。为达到这些目标,总统赋予其巨大的权力。
(二)俄罗斯情报机构改革的措施
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的发生,俄罗斯情报机构内部弊病凸显,促使俄罗斯情报机构面对着重大的调整,针对诸多因素,俄罗斯总统普京加大了情报机构调整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1.重建情报机制加强协调
俄罗斯对安全会议进行改组,实现了安全会议的“非军事化”。许多军人离开了安全会议,留下来的是那些在职业训练、经验和道德品质方面都符合安全会议这个重要国家机关要求的人。经过改组,安全会议的编制减少了20%,包括技术人员在内,工作人员200多人,一些精明强干的着名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当上了带头人。国家安全会议的改组不仅使得人员和机制上得到了加强,而且使得诸多情报单位之间得到了协调,能有效地改变情报不共享的局面。
2.加强情报部门的权限增设新部门
2006年3月的《反恐法》增加了情报部门的权限,规定情报部门有权在反恐行动区域实施电话监听和电子通信设备监控,还赋予俄武装力量采取武装行动的权利。成立了一个由各部门和组织的代表组成的“总统形势分析中心”,及时向总统提供有关国内外形势的重要情报。对外情报局还增设了两个新机构,一个是“经济情报处”;一个是专门负责同外国尤其是独联体国家情报机构协作事宜的“特别局”。
3.建立统一的情报数据库
为了在俄罗斯形成统一的反恐信息空间,联邦安全局开始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它集成了15个联邦权利执行机关在反恐问题上的信息资源,成立专门的情报资料接收和分发机构。组成了“联合情报回收和储存系统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分发通过各渠道获得的情报资料完善数据库内容。
四、美俄情报机构调整对我国情报工作的启示
美俄反恐情报机构的调整对中国的反恐工作也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启示,从美俄情报机构调整我们要从中吸取其先进的经验,完善自身的情报机构建设。
(一)完善立法保障情报工作
通过美俄两国情报立法情况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这些法律为防范、打击恐怖活动,加强情报交流,采取多种情报手段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有法律作为依托,能够更好地开展反恐情报工作。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虽然我国对暴力恐怖犯罪做出了一些规定,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反恐情报方面的立法,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总体研究,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反恐情报法律法规。逐步优化,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情报战略,才能使我们的反恐情报工作有法可依。
(二)情报整合建立情报综合部门
美俄情报机构根据自己的弊病和调整思路,把很多情报部门进行整合,防止情报的重复吸收和分析、研判。参考美俄的做法,我国应当建立专门的综合情报中心,将工作重点放在情报的汇总、研判和分析上来,充分发挥整合总用,促进情报工作更加快速的发展。在我国,解放军的情报侦察部门,边防部队的情报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都可以收集相关的情报,如何协调这些部门的情报工作,防止发生情报收集的各自为政,各情报部门之间缺乏交流致使情报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况,我们应该将情报部门进行整合,加强之间的情报交换与通报,加强情报部门的分析预测能力,选拔优秀人才,培训相关技能,提高人力收集情报的能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恐怖主义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防范与打击已经不能只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完成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美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充分地进行双边、多边合作,签订反恐合作协议,实现情报的多元化与情报的交流共享,使反恐情报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用,达到预防、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因此,我国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如“东突”势力,单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力量,重点加强与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以及中亚、南亚等周边国家在反恐情报、查证线索、调查恐怖组织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进行有目的的多边反恐合作,建立反恐情报共享平台,广泛收集各国的情报信息。
参考文献
[1]刘肖岩.外国情报机构与反恐[M].线装书局.2010
[2]情报与国家安全课题组.情报与国家安全[M].时事出版社.2002
[3]崔永贵.知识战争[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4]杰夫恩里切逊.美国情报界[M].时事出版社.2006
[5]邵辉.美国国家情报体制改革评析[M].时事出版社.2007
[6]张杰.俄罗斯的恐怖主义犯罪及反恐措施[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
作者简介:
何媛媛(1986-)女,汉族,现就读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军事情报学专业。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