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公安交管部门奋战查酒驾科技手段助整治
2014-07-08 09:37:42 来源 : 正北方网
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讯: 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巴西世界杯足球赛进入白热化阶段,群众观赛、饮酒热情高涨,酒驾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为将酒驾苗头性和趋向性交通管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以往世界杯期间饮酒习惯和酒后驾驶产生的特点,7月2日,内蒙古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多警种,开展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整治酒驾专项行动,通过加大夜查力度,在交通要道设置检查点,利用科技手段,继续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据统计,专项行动日当天,全区共出动警力3750人次,警车1351台,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1894起,其中,查处饮酒驾驶102起,无证驾驶133 起,超速行驶5153起,扣留机动车111台,扣留驾驶证89本,强制抽血送检46人次。
强化路面管控,落实工作责任
入夏以来,各地始终将查控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作为一项常态化管理,坚持集中行动与分散查处相结合、定点明查与灵活查处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将整治工作由夜间向凌晨延伸,实现重点区域警力的全面覆盖,并确保每天有足够警力进行路面查处,有效威慑酒后驾车违法行为。同时,各地总结以往严查酒后驾驶工作经验,深入研究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摸索创新查处整治技战法,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实行全天候精确“打击”。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不定时组织统一整治行动,特别是在午饭后、晚饭后、凌晨时分等三个重点时段查“酒驾”,实现无缝管理、密集查处。对发现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一律不得说情、一律不得降格处理。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将严查酒后驾驶作为日常巡逻管控的重点,以交通岗亭为依托,对过往车辆逢车必查;在辖区将严查酒后驾驶列入“高峰岗”、“护学岗”及夜间巡逻盘查的管控重点,及时发现并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坚持“巡逻到哪里,严查酒后驾驶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全面实现严查酒后驾驶工作“全覆盖”。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安全防护
各地严格落实民警及协勤员安全防护措施,在上路执勤前必须配齐执法装备,强化对民警及协管员的安全教育,确保民警及协管员的安全。同时,对涉嫌酒后驾车违法的驾驶人一律用酒精测试仪进行初检并抽取血样进行含量检验,严格遵守执法程序,严格操作规程,做好取证工作,执勤过程中携带执法记录仪、照相机等设备,对整治“酒驾”行动进行全程录制。
严格公正执法,树立良好形象
行动期间,各地一是在开展酒驾整治行动期间,执勤民警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要求,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使用规范文明用语,严格执法程序,坚持工作原则,依法处罚到位。二是执勤期间,民警一律关闭手机,避免执法干扰方式,使人民群众与执法人员“零关系”,让酒后驾驶当事人无人可找、无空可钻。既有效避免行动时间、地点泄漏,又有效防止查而不处、照顾关系等“人情”执法现象发生。三是对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无论涉及什么人、不管什么理由,一视同仁、从严处罚,不以任何理由降格处罚,让拒绝酒后驾驶成为每个驾驶人的自觉行为。乌兰察布市制定“四快”查处酒驾措施,坚持严格执法,即: “快查”,凡查到涉嫌酒驾违法行为的,必须在十分钟内使用酒精检测仪对驾驶人进行有效检验;“快验”,驾驶人堆酒精检测仪的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必须立即带违法嫌疑人到就近医院提取血样,并及时送检;“快问”,驾驶人有效控制并完成相关检验后,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讯问,确认主要违法事实; “快拘”执勤民警完成问话和鉴定报告结果确认后,必须第一时间将驾驶人送看守所拘留。不给违法者推脱、说情、逃逸的机会。
强化宣传教育,鼓励群众参与
各地不断拓展宣传渠道,从“点、线、面”上展开立体宣传攻势。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依托酒店、KTV等娱乐场所,将“告酒店经营业主书”牌张贴在大厅进口醒目处,开展“友情提示”。通辽市、乌海市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社会舆论作用,大力宣传酒后驾驶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球迷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文明观赛、远离酒驾。同时,力邀新闻记者随警作战,深入酒后驾车整治现场,做到“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努力为整治工作营造氛围。锡林郭勒盟、阿拉善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发动广大群众一经发现酒后驾驶行为,立即举报,并落实奖励制度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使酒驾者时时刻刻出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