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公安机关从容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之我见

2015-01-14 10:16:32  作者 : 龙玉  来源 : CPS警装网


       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讯:“处处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每天都在执勤执法,时时处处都是网络舆情关注的重点、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处于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就会出现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是网络舆情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促进现实与虚拟两个社会和谐,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网络舆情就是民意,就是警情,就是稳定,就是公信力,就是安全感和满意度,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应对工作,在关键环节上下真功夫、实功夫、细功夫、苦功夫,从容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促进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一、早谋划、早行动、早掌控、早应对,努力把握主动权。一是早谋划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积极跟上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网络舆情的突飞猛进和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机遇、新挑战、新困难,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早谋划,早研究、早安排。二是早组建网络舆情应对专业队伍。每个县(市)区公安机关都要明确一名局领导牵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抽调懂政治、讲政治、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懂业务、懂计算机、懂文字处理的公安民警组成舆情处置专业队伍。各警种、各部门也要明确1至2名网络舆情应对联络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演习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要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预案,建立定期会商研判、快速流转、协同配合、考核奖励等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舆情,能够快速高效妥善处理。三是网络舆情早发现早研判。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24小时无缝隙值班制,加强网上巡查,特别是对易于引起炒作的涉官、涉警、涉富、涉稳等方面的舆情,要高度重视,加强分析研判,强化跟踪监控和舆情引导,切实将舆情控制落实在萌芽初始阶段。四是网络舆情事态早掌控。对可能引起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各级公安机关要迅速组织力量,全面了解掌握事件的起因、内幕、发展方向以及涉及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综合协调组、舆情监控组、信息发布组和调查处置组,抓住有利时机,引导舆情走向,实现“纷争止、事情了、人气和”。五是网络舆情情报早互通共应对。对发现的重大舆情信息,各级公安机关要坚决克服“怕”、“捂”、“冷”等错误作法。“怕”就是怕惹麻烦,怕引火烧身,怕上级领导发现,怕社会公众曝光,怕承担责任,怕受处分怕丢官;“捂”就是千方百计掩着盖着,不公开事件真相,侥幸不被热炒,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冷”就是冷淡麻庳、看水流舟、听之任之。要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发挥领导机关总揽全局优势、部门间资源整合优势、各主管部门专业办理优势,齐心合力打好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的胜仗。


  二、快速引、快速改、快速删、快速传,努力做到应对有序。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是一项十分敏感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置得当,则可大事化小、难事化易,反之则小事变大、好事变坏、大事变炸。而在处置中要在“早”字基础上,力求一个“稳”字,以网络稳实现社会稳。一是弄清网络舆情实情快速“引”。当前,社会公众对网络运用的热情较之很多政府单位部门懒于应对形成明显对比,而往往官方的“不作为”和“失声”则严重助长了网上负面舆情孽变飞升、谣言四起。因此,网上针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负面舆情产生后,公安机关要抢抓网络舆情应对的“黄金四小时”,第一时间掌握事实真相,第一时间落地办理,第一时间形成对外通稿,第一时间迅速发布信息,用客观的报道抢占话语权、抢得先机,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赢得信任权,用诚恳务实的态度赢得民心权,用坚定稳固的立场赢得阵地权。二是负面网络舆情扎实认真“改”。一旦出现指责批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负面舆情后,主管部门要迅速拿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大事化小、难事化易”的姿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情况开展调查,对确实存在的错误要诚恳承认,对因为沟通不及时出现误解的方面,要将调查结果及时、客观、公正地告知群众,让“实情”赶在“传言”前。三是违法网络舆情坚决果断“删”。对虚假信息、故意加害、造谣生事的舆情,公安机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采取强硬措施进行删除,想方设法将当事人信息进行“隔离”。同时,严格实行“落地查人”,酌情将处理结果在网上予以公布,切实消除影响、以正视听。四是正面网络舆情深入广泛“传”。要坚持正面舆论主导网络主阵地的原则,对网络传播的敏感信息,要迅速组织网评专家、网上“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适时适度地将正面声音发布出来,积极引导舆情走向。同时,要组织网评人员积极跟贴,正面给力,全力以赴策应实体事件的有效解决和向好趋势发展。


  三、改思想、改方法、改途径、改措施,努力开拓创新求实效。要从实际情况、实战需要、实体效果“三实”出发,积极吸纳新的活性元素,变单一应对为合成作战,被动应付为主动导控。一是认真创建对外门户网站。改变“客场”作战的被动局面,创建一个属于公安机关自己的“主场”阵地,即在互联网创立公安信息网或网上警务区,把人民群众“请进来说事、留下来沟通”,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及时办理相关事项,营造快捷便利的网上服务“窗口”,主动把握网上话语权。二是认真实行“第三方”参与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检察机关、律师、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网友代表成为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顾问团、编外“指导员”、舆情“分析员”,一旦发生负面涉警舆情,马上请他们参与事件调查,在网上同步发布来自第三方的正面声音,助推舆情正常发展。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舆情专家学者、主流媒体记者、论坛“版主”就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进行交流和授课,提高网评人员网上舆情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置应对能力,增强“官方”声音的公信度。三是全面掌控网上重点人员。在我国法律尚未出台网民实名登记制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网上特情、网上信息员、网上好友、计算机IP地址等有利资源,积极掌握网上重点人员,并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加强时时跟踪监控。对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员,要迅速落地查人,并适时适度将违法行为在网上予以公布,整肃网络秩序。四是严格落实考核奖惩。一方面要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单位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和公安民警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虚拟社会实体化、考核奖励同等化。另一方面,对网络负面舆情发生后,信息发现及时、引导正确、处理科学的单位和公安民警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网络负面舆情发生后,上报不及时、引导不正确、政令警令不畅通,造成严重损失或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的,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四、联警种、联部门、联网民、联媒体,努力和谐相处共协作。 “和”既是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措施,也是其追求的终结目标。一是各各警种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同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负面舆情的发生,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事件真相的、有政策法律的、有主体归位的、有人与事关系交织的等等,非一个单位和一个网评人员单独能够完成。涉及部门和人员都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协力同心,迅速形成强大合力,避免因信息缺失、资源缺数、力量缺度而使负面舆情升级扩大。二是真心诚心耐心热心,与网民沟通心平气和。要善于做网民工作,主动与网民进行思想交流、观点交流、心理交流和对某一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交流,取得网民的尊重和信赖,提高话语的权威性。要做好网上网下互动工作,开好“两个会”、组织“两活动”,即:开展好网友交流会、网友联谊会;开展文体友谊赛、网友进警营、进110活动。让广大网友真正理解公安机关,主动支持配合网上舆情引导工作。三是正确认识、真诚对待、灵活运用媒体,努力实现“警媒联姻”。各级公安机关要主动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记者接触,正确理解他们、善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拉近与他们的感情距离、工作距离和对某一事件看法的视角距离,实现“警媒联姻”,借媒体之“口”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说话”,借媒体“权威”引导舆情走向,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四是落地办理要讲“和”。舆情应对工作的实质,除了澄清真相、抚慰情绪外,更重要的是对舆情事件实体的办理要及时跟进,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结果,给社会以公平正义,促进网上网下两个和谐,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多做贡献。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