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安微博舆情引导

2015-03-06 10:44:17  作者 : 刘新磊  来源 : 警装网


  近年来,网络发生的热点事件大多肇始于微博,并不断发酵酝酿,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在短短四年中,以其及时性、碎片化、交互性的新特点赢得了网友的广泛欢迎,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影响力最强的信息平台。截至2013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共约3.3亿,网民微博使用率达56.0%。[1]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为反映并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和群众意见心声的民意集散地。以微博为媒介做好微博舆情引导,积极主动地以新技术破解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是与时俱进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途径。


  在微博环境下引导舆情的探索实践中,公安机关走在了其他政府机关的前列。从引导主体参与度看,目前各公安机关开设的微博已达二万余个,经过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也有九千余个[2],在政务类微博中所占比例最大;从引导客体关注度看,公安类微博共拥有过亿粉丝,在政务类微博中数量最高;从舆情引导实践程度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以微博为媒介,成功处置了“8·17”、“9·16”等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动了“微博打拐”、“微博大走访”等活动,在引导舆情、化解矛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随着网络舆情日益复杂多元,掌控难度大大加深,公安微博在引导舆情中的矛盾和困境日益显露。


  一、公安微博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


  自2010年第一个公安微博“平安肇庆”诞生以来,公安微博以“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迅速增长,对于舆情引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引导实践的逐步深化,公安微博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谣言控制、应对涉警负面舆论等问题的舆情引导中暴露出失语、无力的弊病。公安微博面临着规模浩大,实际引导作用不相称;个例突出,整体引导效果不明显;推广迅速,后继发展乏力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引导语言缺位、引导话语无力、引导力量单薄。


  (一)引导语言缺位


  舆情发生后,公安微博往往不能做到在第一时间溯本清源,语言缺位,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对迟钝,消极被动,对于涉警负面言论等敏感问题遮掩回避,含糊其辞,被动应付多,主动引导少,多依赖于删帖、关闭评论等强制封堵手段,不能主动作为,有效疏导舆情。网上网下两个舆论战场顾此失彼,往往集中精力应对网下,忽视网络的力量,在网络上处于“失语”状态。公安机关的引导语言缺位导致网民先入为主地接纳偏颇言论,并因微博“几何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迅速放大、扩散,产生集群效应和首因效应,从而丧失引导舆情的主动权,酿成严重后果。


  (二)引导话语无力


  微博舆论生态下的舆情引导主要在于“发(发布信息)、转(转发信息)、评(评论信息)、回(回复信息)”四个重要环节的运用,公安机关驳斥网络谣言、处置网络群体事件和答复涉警负面言论等,需借助广大粉丝的转发、评论,使信息迅速广泛扩散,形成网络正能量,达到引导目的。然而在实践中,引导主体发布信息不能适应微博信息传播规律,无法吸引面对海量信息的网民,特别是缺乏“转”、“评”、“回”等环节,信息扩散渠道受阻,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官方引导言论不被认可,话语无力,正确的信息无人问津,错误的谣传甚嚣尘上,难以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三)引导力量单薄


  面对纷繁复杂的微博舆情,各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现象普遍,在涉警舆情引导、打击网络谣言等活动中缺乏统一协作。一是无法有效借助微博“意见领袖”等热点微博强大的传播途径,制约了网络影响力的发挥。二是单角度发声,说服力较低,缺乏与其他政府机关微博的联系,难以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各警种、上下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微博平台不能快速联动,缺乏公安机关的内部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引导舆情。


  二、公安微博舆情引导困境的成因


  (一)不适应微博舆论生态规律


  微博舆论生态具有语言草根化,信息去权威化,怀疑性、反证式思维习惯,裂变式传播等突出特点。部分公安微博在舆情引导中思想守旧,缺乏对微博舆论生态的理性认识,不能有效了解和适应微博环境中引导舆情的科学规律。一是引导手段过于单一,一味封堵、删除、屏蔽消息,不但不能使人信服,还可能进一步激化对立情绪。二是不了解微博用语特点,官话套话多,缺乏吸引力,难以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三是不适应微博文风,定位模糊,缺少特色,混淆微博与公安机关官方网站的职能作用,成为机关网站的“镜像版”。


  (二)缺乏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工作的网络延伸,将不正确的执法理念和工作作风带入网络,势必会影响舆情引导能力的发挥。一是官僚主义作风重,没有把利用微博引导舆情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疏于对微博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存在“政绩微博、面子微博”。二是缺乏群众观念,在微博世界中放不下官架子,不能与网民进行平等沟通。三是服务意识薄弱,多关注领导动态,服务群众的便民信息较少,不能充分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影响了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制约着舆情引导作用的发挥。


  (三)缺乏制度保障和法规约束


  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仅有87项,其中超90%以上针对网络技术开发商和网络营运商。[3]网络媒体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网络媒体自身发展速度。公安微博进行舆情引导实践中,仅仅依靠“诽谤信息转发500条可获刑”等极少数司法解释,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法规约束,对于信息发布审查、偏激言论认定、微博留言回复、突发舆情处置机制和公安微博绩效评价等等都迫切需要制度化构建。[4]


  三、公安微博舆情引导困境的突破


  微博舆情引导,引导工作是其核心,微博只是一个平台。把机关职能延伸到微博之中,置于网络新技术之下,通过微博这一新生事物服务于公安机关的自身建设,促使公安机关进行新媒体语境下的警务革新,是突破困境的根本。


  (一)把握方针原则,增强舆情引导责任感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发声,及时以事实真相溯本清源,增强网络公信力。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主张,维护公安机关正面形象,诚恳地发动群众,坦诚地影响群众,警民携手共促稳定。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冷静分析热点舆情反映出的深层次信息,客观评判网络言论的是非功过,不可根据预设结论“拼凑”事实,自圆其说,也不能单纯凭借主观臆断而形而上学,自说自话。始终做到以客观事实为唯一准绳,有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不诡辩,对于虚假、偏颇言论则坚决开展斗争,分条缕析,还原真相。


  第三,坚持理性包容。微博环境下多元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网民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立性、复杂性、多边性的特点,看待问题保持怀疑性思维习惯。公安微博面对舆论的批评指责不能一味强硬反击,压制舆论。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疏通引导,另一方面,对于群众的指责、误解要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人为镜正衣冠,完善自身建设。


  (二)完善引导策略,抢占舆情制高点


  第一,及时应对,反客为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四小时为危机应对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中,要迅速厘清事实真相 ,推动部门协调,完成信息披露。因此,公安微博要第一时间发现敏感苗头,落实责任主体,准确发布信息,回应网络质疑,将谬论消灭在萌芽状态,让真相先入为主,产生“首因效应”,抢占信息流动制高点,挤压负面舆论传播空间。


  第二,理性平和,坦诚沟通。适应微博舆论生态下的引导规律,突破单向灌输的传统宣传模式,根据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需求,平等定位角色,积极开展交流互动,采用清新文风,增强微博舆情引导的亲和力。坚持简约明快、严谨坦诚的表达风格,发布信息简单明了,切忌官话套话;答疑解惑通俗易懂,不宜故作高深;交流对话理性平和,杜绝言辞说教。[5]


  第三,把控风向,引领舆论。面对微博群体事件、网络谣言、涉警负面言论等,要牢牢抓住主要矛盾,搞清舆情发展态势,因势利导,巧设议题,聚焦舆论热点,引导网民围绕既定主体展开讨论,使舆论争锋始终在预设框架内进行,促进舆情的理性化,形成强势积极的理性舆论流,促使新舆论机制形成,从而达到把控言论源头、主导舆情走向、掌握引导主动的目的。


  第四,密切协同,合力发声。微博舆情引导绝不是单一部门的独立性任务,而应讲究策略,根据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一是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协作机制,推动上下级、同级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其它政府机关微博的交流互动,相互借力。三是加强与“大V”等热点微博的沟通,必要时借助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广泛的网络影响力。四是注意网上网下联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动,按照统一口径,合力发声,构筑正能量“火力网”,形成强大信息冲击力,力求达到最佳引导效果。


  (三)改进方法手段,提高引导实效性


  第一,加强微博平台建设。加强微博平台建设是公安机关开展微博舆情引导的基础。要将其纳入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形成相应制度并长效坚持。一是端正认识、加大投入、完善管理、充实内容,杜绝“政绩微博”和“面子微博”。二是适应微博语境特点,总结微博信息发布规律,保持适当发布频率;优化语言风格,融入微博生态,将官方态度与草根用语相结合,提升吸引力和亲和力。三是注重公安微博的平衡分布,提升整体力量。


  第二,完善微博舆情监测。一是将微博舆情监测纳入各级舆情信息工作体系,落实责任,逐步规范采集、分析、报送、转办、反馈、干预等各项流程,形成完整的舆情监测、研究、判断、预警、引导机制,赢得舆情引导的主动权。二是借助技术手段,将技术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实现微博舆情的全时跟踪,同时对重点时段、重点客户端严密监控。三是要见微知着,善于从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发现苗头,实现常态化监测。


  第三,创新舆情引导手段。一是正面宣传,要将公安微博视为宣传优秀网络文化的窗口,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警营文化,宣传民众拥戴的先进典型,用微博生态下的正能量占领舆论阵地。二是借力引导,发动“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为外援,借助第三方力量发布正面观点和意见,影响舆情走向。三是追踪驳击,针对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相关单位或个人要有组织的开展评论和回复,澄清事实,揭穿谎言,进行网络批驳和信息压制。四是强力遏制,对于恶意煽动矛盾,挑起事端,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境外非法组织和反对势力利用微博开展犯罪活动的,要及时联系营运方,予以查封,并做好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减小恶性危害。


  第四,培养引导人才队伍。做好微博舆情引导,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微博基础知识培训,培养熟练掌握微博运转规律和舆情引导手段的专业队伍。二是培养具有微博生态下个人魅力的公安“意见领袖”,积极设置议题、参与讨论,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公信度,面对危机时发挥积极作用。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 OL].2013,


  [2] 武和平.第二届“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上的讲话.[EB / OL].2012,12, 8.正义网,


  [3] 郝振省.中外互联网法律制度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4] 常洪卫,蒋海升.突发事件中公安微博的舆情引导[J].重庆社会科学,2012,9,64-67.


  [5] 刘一舟.大力加强新形势下涉史舆论引导能力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14(5),64-65.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