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立法规范无人机还需监管护航

2018-06-08 15:56:57  来源 : 新快报


        警用装备网讯:   本月起,民航局运输司印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生效执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也于6月1日上线,上线当日共有328家单位在线提交了许可申请,25家企业获得经营许可证。随着明确而严格的管理法规陆续出台,无人机“黑飞”“乱飞”等现象将逐渐杜绝,而其中消费级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数量出现爆发性增长,操控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预示了无人机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趋势,无人机正从传统的航空领域向社会各领域延伸,正从娱乐飞行设备逐渐转化为一种涉及各行业的新形态生产工具。如此语境下,出台相关法规,完善监管措施,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相关责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数据上看,这种爆发性增长更加可观。根据《2015中国无人机报告》,当时国内具有培训资质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共43家,取得驾驶员合格证的仅有1250人。与之对比,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24407个,比2016年增长138%。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无人机行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和监管规范,均还处于空白状态。虽然对于民用无人机的管理,2009年以来就陆续出台过《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等规定,但无人机“黑飞”乱象却有增无减。同时,尽管规定繁多,但多为临时性、指导性规定,有关审批程序、管理规定、适航标准,处罚标准等相对滞后;什么时候能飞,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飞,“黑飞”受哪些处罚,这些核心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可见,立法规范无人机,还需监管护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已经生效执行,无人机立法,将推动相关管理进入新阶段。民航管理部门应提高无人机“交通法规”的执行力,在要求无人机实名登记、驾驶员“持证上岗”的同时,对飞行操作实行“云管控”,飞行空域应有明确划分等等。特别是,加大对“黑飞”的处罚力度,以此终结无人机“无人管”的尴尬现状。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