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警用装备- 资讯中心- 高端访谈- 产品中心- 会展推荐- 前沿技术- 实战应用
江鹰与战友返回首页>>

武警苏州支队党委书记、政委鄢顺根:履行使命从不懈怠

我和江鹰同志共事两年,在此之前虽然也听说过江鹰同志的一些先进事迹,但共事后还是有三个让我没想到的地方。

没想到他学习如此勤奋。来苏州支队工作前,也听很多人说江鹰同志爱学习、好钻研。一起共事后,了解到他在获得心理学大专和经济管理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基础上,还在继续攻读同济大学的材料力学硕士学位,并有10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他发明的一些装备经受住了部队实战检验。套用他自己的话:学习是职责和使命的需要,作为基层指挥员,不多学点东西,怎么能带领部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啊!正是这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着他在学习上永不满足。

没想到他工作如此劲足。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江鹰因训练受伤造成膝盖外侧韧带和半月板撕裂动了手术,在膝盖部位装了几颗固定关节的钢钉,不能受冷受潮。但他从不以此为借口,始终给人风风火火、充满激情的感觉。

2008年1月,苏州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成千上万的旅客拥入苏州火车站,铁路交通陷入危机,氛围异常紧张。他顶风雪冒严寒,带领部队奋战一线,成功处置了滞留旅客卧轨事件,圆满完成了疏导任务。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带领官兵完成多样化任务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没想到他对我的工作如此支持。他长期在军事行政岗位上工作,搞了很多发明创造,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没想到他对政治工作也非常支持。他常说,工作不分家,全靠你我他。

我刚到支队工作时,有部分官兵因家庭困难较多而分散了工作精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江鹰主动向我提出要建立帮困解难长效机制,并设立了支队“帮困解难基金”,先后为数名干部战士解除了后顾之忧,促进了部队内部的和谐稳定。我从事基层政治工作20多年,第一次碰到江鹰这样高度重视思想工作的搭档。他带兵重带魂,把最需慢功、最不易出彩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官兵的心坎上。

武警苏州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陈朝才:善听建言的明智主官

“看看工作环境、揣摩主官心思、工作小心为妙。”这是2007年1月17日,我从武警扬州支队参谋长岗位调任武警苏州支队副支队长时的真实心态。在欢迎我们新上任干部的见面会上,江鹰希望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主动履职。听完这番话,我赴任途中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下子没有了,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江支队长不仅工作要求严,而且是一个非常能听得进意见和建议的人。2007年1月下旬,武警总部和海关总署在苏州召开会议,我奉命担负会议驻地警卫和保障工作。为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向江支队长提出调支队现场指挥车到驻地,实时传输警卫执勤画面到支队作战室,便利互查互控;为夜间执勤官兵提供食物和热饮,保证体力充沛。两条建议均被采纳。

2007年6月,为切实提升“四配套”建设质量,通过多方努力,支队邀请了市政府的分管副市长参加在支队召开的“基层保障经费座谈会”。会后我及时向江支队长建议,借势争取把支队“四配套”建设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江支队长当即接受,并带领我和相关人员积极与市有关领导和部门主动协调。结果,2008年市财政补助80万元用于“四配套”建设,2009年开始列入市财政预算经费80万元,专门用于此项建设。

这些经费的取得克服了基层单位“四配套”有人建、无后续保障的难题,为支队基础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武警苏州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黄春明: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

我和江鹰支队长认识时间比较早,1997年我从武警宁波支队调入武警苏州支队时就听说江鹰同志的学习、创新、敬业精神,但那时由于工作分工不同,接触并不多。真正了解他是在他当支队长之后,我是后勤处处长,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多了,耳闻目睹,受益良多,令我感触较深的是他以最真诚的行动诠释了军人这一神圣岗位,没有做作,没有吹嘘,有的只是默默坚守。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能改变他永恒的信念,几多苦难挫折,也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心。

江鹰同志当支队长不久,在他的倡议和推荐下,支队给每一名干部发了《致加西亚的一封信》、《团队精神》、《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态度决定成败》等10本优秀书籍。让广大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肩上担负的使命是什么。为践行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突出时代特点,增强支队官兵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他又着手谱写了《核心价值观之歌》,深受部队官兵喜爱,在整个支队广为传唱。

支队以往对困难官兵也进行慰问,但效果不好。他当支队长后,讲得最令战士感动的话是:让战士在部队学一门技能、拿一本证书,退役时开一次现场招聘会,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他建议支队设立6个方面的基金,为广大官兵解决实际问题。战士们在网上留言说得最多的是江支队长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而我要说的是广大官兵经过部队大学校的锤炼和地方院校专业培训,回到地方后既具备了部队的优秀品质,又具备了一门专业技能,可以和地方的人同台竞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长空。我认为江支队长在恰当的时机做了恰当的事,与战士心贴近了,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广大官兵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尽全力为支队全面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