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字经济时代民航安检“走出去”之路
2023-01-13 11:10:14 作者 : 张瑞珠 来源 : 空运商务警用装备网讯: 新时代的民航安检,是民航机场满足人民美好出行的重要关口,是参与民航安保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是守护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民航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当前民航安检部门,除了民航运输企业内部的安保履责以外,还承担着执行国家特级安保任务职责,实现了安保履责从“空防保障向国家安全延伸”。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数字化发展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民航安检部门的历史责任、社会担当、价值创造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大力推动“以数据驱动业务”“以数据驱动管理”“以数据创造价值”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安检全新发展,将会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开创、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及社会价值重塑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有望成为推动后疫情时代民航机场拓展“走出机场,走出民航”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的新生力量,成为助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惠民举措。
一、数字安检创造更好航空出行
未来,机场将高度连接城市发展,智慧机场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必然。安检作为旅客航空出行的必经环节,是机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快推动智慧安检全新发展,是智慧机场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重要关口。在数字经济时代,从客户体验视角驱动技术赋能业务设计,使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从外到内推动生产和管理改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重构新的航空生态,进而改变人们的航空出行方式。
数字安检,顾名思义,是指数字化将传统的安全检查业务流程和相关的安保资源与技术产生交互,并对内外数据的交互做分析和处理,将原有的业务流程、安全研判、管理决策模式等在数字世界开展,打通跨部门数据甚至融合跨组织数据,将分散的数据汇总、统一整理,将全链条的流程和系统进行重构,对安全检查中的“身份确认”“安全排疑”“信息溯源”“信息绑定”“信息核查”等核心环节进行赋能,实现更安全、更快速、更高效、更精准的智慧查验。通过将数据联动到旅客管理、业务检查、出行流程、安防管控,实现安检业务自助化、防控智能化、运行协同化,旅客出行智慧化、舒适化、便捷化。具体呈现出旅客信息掌握更透彻、安全管控配置更有力、旅客出行体验更便捷、企业发展效能更优化等特点,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安全检查模式,极大地增强民航各主体的“数据融合性、发展协同性和成果共享性”。不仅如此,还有助于推动安检部门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发展出新的业务,激发商业潜能,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
民航安检数据,因其具备行业行政许可支撑,汇聚了航空运输的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安全事件流、运行资源流等所有数据,将客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客户信息价值,使其成为机场发展的核心数据。数据是数字化的核心资产,数据价值被充分释放。依托这个核心“大数据”,民航机场可加强旅客结构分析,对旅客群体以及携带物品喜好进行分类别、分层级、分地域、分周期、分时段分析,研究底层规律,深挖旅客潜在期望,开发新需求,优化新供给,通过新技术重构新生态,改善出行环境,推出系列人性化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求。
从安检发展层面看,一是改变安全管理格局。重构业务模式,实现防线前移到数据端,提前全面掌握旅客信息,提高安全裕度,根据客流密度精益匹配地面执勤力量,科学研判、弹性调整保障资源承载和配置能力,提升运行成效。密切空地一体联动,确保航程安全。比如搭建旅客安检数据平台,通过航空公司反馈的实际旅客数据来调配地面的安检通道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机舱旅客信息可视化,地面及时协助空中处理突发事件。二是改善服务局面。创新服务模式,安检作为直接服务旅客触点最多、链条最长、界面最广的重要一环,即是空防安全关口又是文明服务窗口,为旅客有效提供差异化、聚焦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有效解决旅客排队候检耗时、手续繁杂费劲的问题,提升旅客满意度和获得感。比如民航局推行的“易安检”服务,旅客仅凭“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一张脸”就能够通关过检,舒适便捷不言而喻。三是优化资源配用。变革管理模式,提升资源盘活能力,优化安保资源配置。数字平台系统动态提示航班与旅客数量,根据实际旅客密度弹性调配安检保障力量,集中优势力量处置重点高危对象,改变传统的人均旅客配置均等化安保资源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投放虚耗。比如投入使用人力排班系统,灵活用工,优化勤务安排,确保执勤效能最大化,有效节约机场运营成本。四是提升员工幸福感。改变检查模式,通过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极大地解放传统的人力检查,降低工作强度,减少职业劳损,新科技手段让安检员实实在在享受到现代化、科技化、舒适化的安检劳动,提升员工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使用毫米波安全门,解放人身检查员蹲下站起的辛劳;使用航空器区域监护,解放监护员日晒雨淋的艰苦;使用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解决黑夜中肉眼识别异常的盲点盲区,解放监护员长时费神的疲惫等。
从机场发展层面看,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机场全面研究旅客规律,精细客户管理,开发拓展航线网络市场,优化综合资源的优质配给和提升整体保障能力和竞争力。二是增强友邻合作能力。助力提高机场在航空公司、空管、公安、边检、海关等领域建立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以及共商共建治理体系的先进程度,实现机场提高全域服务能力。三是提升自身运营能力。节省人力,节约运营成本,助力长远解决工时效率低的问题。
当前,民航安检部门在“易安检”服务、一码通关、“OneID”刷脸过检等数字化建设方面已有很好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只需“一张人脸”就可以轻松过检,减少多环节的身份查验和近身检查,极大提高通关的舒适感和自在感。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机遇,就一定能够迎来智能、低碳、共享的航空出行方式,给旅客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这是民航安检对机场发展的历史责任。
二、数字安检创造更多经济收益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社会经济下滑,民航业遭受重创。聚焦未来“谋生存、深改革、稳转型”的特殊时期,民航机场作为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理应以更大视野、更宽渠道、更快速度、更深推进转变思维,深化改革,创新商业模式,从现在的“主营业务盈利”向“进一步拓展非航业务收益”方向转型成为未来十年的主流趋势和现实选择。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应重点聚焦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有实力的实体企业,避免成为单纯的“房东”或者“地主”。在此背景下,数字安检作为助力机场“走出机场,走出民航”发展的重要推手,大有商业价值。
“跨界服务”是“数字安检”最大的商业价值。数字化的优势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经营模式,增强用户体验,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数字技术必将打破物理环境的限制,民航安检部门依托“5G+AI+大数据”赋能,打造“移动”、“无边界”的互联共享服务将成为机场“走出去”发展的核心。一般而言,“走出去”的渠道有三条:
一是产品走出去。可以将自身打造的标准体系、服务品牌或者是联合行业科研院校(生产商)共同开发的技术创新成果等进一步进行商业开发,形成可以向市场推出的成熟产品。例如业务品牌建设成果或经验(安全管理品牌、真情服务品牌、运行管理品牌、班组建设等)、数字平台系统搭建以及技术攻关成果等。再如,白云安检自主研发的篮筐运送机器人、参与建设的“OneID”刷脸过检技术等,这样一些中小机场或者其他机构就可以“拿来主义”,优化自身投资,减少研发和建设资金。
二是技术和人才走出去。可以将自身相对富余的运营管理干部和安检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对外提供服务,相当于组建了一个虚拟的“安全检查站点”,延伸了机场高品质的安全检查。例如,充分利用“5G+AI+大数据”的优势动能,将远程集中判图或者AI辅助判图技术逐步投入市场,对大型赛事、重大安保活动、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地铁站、医院、港口、国内中小机场或者偏远机场的客流峰值时期,甚至是海外市场进行远程安检技术输出,这样可以优化该场所的基础设施和人力投资,有了远程技术服务支持,再建或再扩本场的安检规模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同时可以减少人力和运营成本。再如,具备民航安全检查一类培训机构的安检部门,可以依托这个技术资质,向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部门或其他机构进行安全检查技术培训输出。
三是管理走出去。通过资本运作,对其他机场、交通枢纽甚至是海外机场市场的机构输出安检运营管理。
当前,能否“走出去”涉及到民航机场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也涉及当地市政府和国资委对该机场集团发展的定位问题,同时该机场还需要为“走出去”做好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准备。至少现在,尚未具备“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仍需要民航机场和安检部门持续深入地改革探索。深度释放民航安检的内在动能,实现价值成果转化效益化、市场化、社会化,助力民航机场亮品牌、创盈收、提能级,将成为民航机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民航安检对跨界服务的社会担当。
三、数字安检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民航安检是交通系统内安全系数最高、检查标准最严的安全检查部门,对查堵违禁物品种类最多、范围最广、要求最高、措施最严,是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当中最有力的安全保障。当前,我国大交通部体制改革已经启动,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已经提上议程,在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方面正在寻找突破。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长期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造成了民航、铁路、公路、地铁、水路等均自成体系,均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规划设计的技术规范,在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时候遇到许多体制和技术障碍。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激发了新一轮以共生合作推动联合发展,数字技术为打破“行业墙”、延展功能外延、厚植“数字动能”方面强注了“科技动力”,各行各业、万事万物进入互联互通的网络形态。在交通运输这个生态系统里,各类交通方式将会形成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部通过打造合作联盟,推动社会交通运输体系的变革。目前,正在谋划研究乘客在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时的“安检互认”问题,旨在解决乘客在多式联运换乘中重复安检的问题,实现快速“零换乘”,提高广大人民生活出行舒适便捷的幸福感。
笔者认为,这对民航安检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尽管多式交通运管存在机制体制的壁垒,但是新技术变革带来了“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的机遇和空间。目前,国内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双向互认的枢纽只有6个,铁路换乘地铁的单向安检互认的枢纽只有15个。随着综合交通枢纽(机场、高铁、城轨、地铁等联运)的大力发展,多面向的“安检互认”将是很好的突破。民航安检部门凭借其核心的数字安检技术优势,对乘客赋予“数字身份”,打造统一的乘客安全大数据底座,便于跨系统数据共享,构建全面安全感知网络。在多式联运中推动发挥出“适应大运行、推进大协同、共建大数据”的独特牵引作用,在高铁、地铁、火车站、港口、口岸等领域进行安保技术与管理的跨界输出与运用,增强综合运输网络的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以及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性和智慧性,充分提升综合交通的运能,为国家构建“大交通”“大安全”“大网络”格局,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支撑。为促进社会融合和价值认同的崇高使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解放和自由,提供生动实践的范例。
民航安检部门应抓住历史机遇,结合行业特点和痛点,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在交通运输系统范围内从“应用”到“提升”再到“创造”,从“高标准”到“超标准”再到“创标准”,最终实现从“跟跑者”到“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这是民航安检对公益发展的价值创造。
本文刊载于2022年第10期《空运商务》杂志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