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心理训练方法浅谈
2012-02-08 09:51:59 作者 : 荣从民 朱强民 来源 : CPS警装网
一、心理训练是提高射击水平的保障
射击心理训练是培养射手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它能帮助射手自我控制情绪,自我暗示,保持精力集中及身心和谐,动作和感觉一致,使学到的动作要领在实弹射击时运用自如,取得良好的射击效果。平时,它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战时,它是率先控制自我紧张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正常技术水平,不失时机地圆满完成战斗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抓好射击理论、射击动作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抓好心理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射击动作知觉是一种专门化特殊形式的知觉。手指、手腕、小肌肉动觉及其动作,节奏感觉是它形成的主要成份。射击动作专门感觉的形成是射击技术开展的内部心理基础,它的形成不仅需要技术训练手段,而且需要特有的心理训练手段。
手枪射击通常都是立姿、单手、悬臂,形成支臂长,重心靠前,稳固性差,在轻武器的射击中,它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要想打得准,除了了解有关的射击理论,掌握正确的射击动作外,还要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通过大脑接受信息之后向外发出指令信息的过程,这些输出的信息会迅速传送到身体各部位、各器官,产生一系列行为反应。外界条件的刺激和情绪的变化,能使人的肢体发生颤抖,脸色改变,脉博跳动加快,呼吸节率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心理上的反应都会使据枪和击发的正确动作发生变化,对射击的命中和精确度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射手预习时射击要领掌握的比较好,但实弹射击成绩很不理想,而有的射手平时射击动作一般,在实弹射击时却取得较好成绩,原因在什么地方?一句话,这并不仅仅取决于技能的形成,而是心理因素影响技能正常发挥的结果,因此对射手进行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二、射击心理训练的几种方法
要想提高射击效果,强化警察射击实战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射击心理训练研究,改进射击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通过教学与训练研究,我们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针对大部分射手在第一次实弹射击时情绪比较紧张和轻度的焦虑,由教师先打示范,使同学们看清射击动作的程序,听听声响,在感觉上有个初步印象。首先在射击过程中,强调精力集中,把主要精力控制到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其次让同学们做深呼吸,把吸气时肌肉紧张和呼气时肌肉放松结合起来,减缓激动和惊慌状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来调节呼吸节奏,以松弛肌肉的紧张状态。
2.自我暗示训练法
技能动作是一系列按连锁反应的方式进行的动作的联合。据枪、瞄准、击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动作,三者中任何一个动作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射击的精确度。在手枪射击中,击发动作是这三者中的关键环节,造成击发动作偏差的主要根源是急躁情绪。一些射手在据枪构成正确瞄准之后,苛求瞄准点,急于击发,造成猛扣扳机。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通过多次重复词句、口诀或专业术语来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如:“我非常镇定”,“我一定能打好”,“一平二正三对准,食指用力要均匀”,等等,增强自己的信心,肌肉也随之活动能使右手食指动作自然,做到“有意击发,无意响”。
3.模拟仿真训练法
仿真训练是根据生理学原理和规律,在尽可能酷似公安实战的环境中进行心理训练,让射手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丰富临战经验,提高射手心理超负荷工作的能力。在射击仿真训练中,要突出“练为战”的思想,始终把“实”字作为突破口,强调训练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当遇上真正的“对手”时,就可能束手无策,付出血的代价。据《解放军报》报道:美军在1992年前后的4年多时间内,死于战斗的人员共170名,这其中还包括海湾战争在内的121人;同期,因训练死亡的则高达4666人,训练死亡是战争死亡的27倍之多!造成这种平时训练伤亡人数明显多于作战伤亡人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军平时训练与实际作战十分接近。海湾战争结束后,一位美国军人深有感触地说,这次行动比平时的演习还要轻松!可见,美军平时训练与实战接近的程度。
心理训练的仿真程度越高,越接近实战,训练效果就越好。反观目前的警察射击训练,训练的难度、强度上不去,这对摔打和锻炼心理素质十分不利,拉大了训练与实战的距离,降低了警察的实战能力。
4.抗干扰训练法
射击是技术动作高度集中、协调、准确的专项运动,射手的精力消耗要比体力消耗大得多。在高度集中、兴奋、抑制极为协调化的大负荷重复训练中,给射手在神经系统方面带来巨大沉重的负担,使射手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处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容易产生超限抑制,造成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紊乱,抗干扰能力降低。
抗干扰能力是射手具有抵抗内、外界刺激因素的干扰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表现在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和意志力的自我控制水平上。抗干扰能力与射击成绩有着很大的相关,提高射手的抗干扰能力不能单纯依靠在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中的自然形成,必须有意识地专用专门性心理训练来培养。
当外界因素变化引起干扰时,射手可以像佛教中参禅打坐那样入静,使脑波平缓,心率降低,进入沉静状态。同时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如:我喜欢在大风中射击)来增强自信心,使思维集中在想象动作上。例如,射手这时可以想象自己的持枪手一直延伸到靶上十环处,靶离自己越来越近且变得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枪响了。
还可以让两个射手结成对进行练习,当一个射手放松并放电影似地在脑海中演练射击动作时,另一个射手则试图干扰他,这种干扰可以是除接触以外的一切方法。演练完后,要让射手对专注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练习。
视觉诱导性原理告知我们,人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受到视觉的支配和约束。一般来说,人的眼睛看到那里,注意力也就跟到那里。初训射手对技术要求的内涵理解还不多不深,动作的形成还缺乏自觉性。只能依靠视觉监督引导注意力放在盯死外在动作的全过程上。为此,应增减射手学会逐步放弃视觉的监督,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会运枪和完成动作时肌肉运动的内在感觉上。在完成举枪到击发这一动作过程中,视觉不必从开始盯到结束,而是应在相应的时间内关闭视觉,好让注意力真正不受干扰,放到体会完成各种环节的过程上,从而逐步增强对肌肉运动觉的记忆力,加强标准动作的概念,实现注意力的合理分配,达到动作自动化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忘我境界,进一步增强射手的抗干扰能力。
5.考核辩证训练法
实弹射击中特别是考核射击,首先成绩的优劣会给一些射手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包袱,在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首发成绩良好的射手易于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而首发成绩差的射手则易于产生畏难紧张的情绪。辩证训练就是运用辩证法指导射手打好后几发。首发成绩好,后几发不一定都能打得好;首发成绩不好,后几发也未必都打不好。成绩的优与劣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心理状态的控制程度,实质上是控制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射击时的认真态度,射击动作的正确运用程度,使射手正确对待首发成绩,胜不骄,败不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勇于拼搏打好后几发,夺取优良成绩的信心。
作者简介:
荣从民(1974.11.~)男、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东院)警体部 讲师、从事警察体育教学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擒敌、射击,在公开刊物上多次发表论文。
朱强民( 1958.10~.)男、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东院)警体部 副教授、从事警察体育教学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擒敌、警察体育,发表过专着和论文多篇。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