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警察查缉战术》课程建设研究

2014-04-10 10:13:12  作者 : 王平  来源 : CPS警装网


  《警察查缉战术》是公安高等教育与实践警务培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警察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的基本条件。甘肃政法学院《警察查缉战术》课程组,以公安部.教育部精品课程为目标,在多年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水准的教学训练条件、高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高质量的教学训练内容、高标准的教学训练监控管理。


  目前,《警察查缉战术》课程作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专业通修课程,其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科学的课程定位、高精尖的教学训练科研团队、创新性的教材体系、“战训合一” 的“系统化互动式模块”教学训练模式。


  一、科学的课程定位与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一)课程定位:


  《警察查缉战术》课程是公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甘肃政法学院公安专业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本着“贴近实战,战训合一”以及使学生在毕业后有信心、有能力依法地使用“警察战术武器”从事警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先后在学校公安专业的本科生、专升本的学生、双学位学生和在职培训学生的教学训练中,开设了该课程。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及训练,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战术意识,也掌握战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行动技术。达到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战术实战素质、掌握基本的警务安全规范及处置对抗技巧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目的。


  几年来,我们通过院校学历教学的实践和对公安系统实战教官及在职民警的警务战术训练,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探索出一些路子,通过学科梯队反复研讨,将警察战术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分清了警察战术教学训练的三个层次和教学训练模式,即;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和训练,第一层次是战术基础训练,第二层次是在执行公务中应具备的各种小组基本战术素养的训练,第三层次是处置突发性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训练。教学训练模式: 即“战训合一” 的“系统化-互动式-模块”教学训练模式。目前甘肃政法学院已经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学与实战兼备,具有严格系统性、规范化的警务技能战术的课程体系。即课程体系由素质训练、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三部分组成。素质训练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技能训练主要内容有:擒拿格斗、武器控制、搜身、押解与临时看守、警械与防暴器材使用、武器使用、车辆驾驶技术、基础攀爬、急救、公安通信与监控技术、短兵、水中安全、生存与适应技能等有关方面训练;战术训练的内容有:战术原理、战术指挥、战术动作、基础作战战术、几种特殊作战战术、反恐作战战术等的训练。总之,课程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以素质训练为基础,构建了技能和战术两个训练平台。并且综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训练方法,做到在教学训练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教授,又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性、实用性的操作训练。总之,课程体系重视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应具备的各种基本战术素养的训练及处置突发性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训练。这样的主题,完全符合公安教育必须与警务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


  1.课程的重点


  课该程的重点是解决五个问题,它们分别是:“一要,二增强,六会,五懂,四掌握”,即:


  “一要”是要学生牢固地树立起“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观念,使学生学会爱护生命,适度用武(使用武力)的技巧。


  “二增强”是要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使学生建立警力优势使用的意识和对“敌情”加一(高估)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循法律规范要求、安全规范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去使用武力手段。


  “六会”是要学生会运用单警战术基础动作,会配合同伴进行警组搜索,会盘查嫌疑人,会查控嫌疑车辆,会组织实施抓捕行动,会安全处置基本的实战对抗情况。


  “五懂”是要学生懂得与实战对抗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人体的生理知识、心理知识、执法的安全知识和程序控制知识;


  “四掌握”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控制手段、徒手的控制手段、警械和武器的依法使用手段。


  2.课程的难点


  该课程的难点是对学生的综合要求高,要从学生的认知上、心理承受上、身体运动上以及公安业务知识掌握上等多方面进行激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挖掘潜力,全方位地感受教学和训练活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支撑的知识面广。由于战术教学训练是对学生法律知识、公安业务知识技能、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人体的心理条件、智力水平以及对抗手段运用等多方面的综合实战对抗学练,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锻炼都是非常高,没有一定广度和厚度的知识基础,战术教学很难达到有效的结果。


  第二,教学手段多样性。战术教学训练是多方位、立体式进行的,为了达到对学生的思想的影响、行为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必须综合运用多方法、多方式和多手段, 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开发式教学,自助式教学,系统化-互动式教学,模拟训练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块教学训练法,案例、战例教学法,沙盘模型演示教学训练法,影视教学训练法,情景模拟教学训练法,野外辑捕教学训练法,游戏教学训练法,模拟实战演练训练法,综合实战教学训练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训练法等教学新方法,恰当的教学训练法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获得了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创造性,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之更符合高等公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战术除了有形外在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战术的思维,而有形外在的内容容易学,但如果不能在观念上、在意识上、在专门化感觉知觉上建立战术思维,那么战术教学训练是不能真正达到实效的。过去我们战术教学训练成了套路化和样板化,失去了战术的灵魂东西--灵活应变,要把战术教活教牢,教师必须对战术有很深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综合运用的要求高。战术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它的精华之处在于巧妙的运用,在于在不同的执法环境、不同的执法需要、不同的执法主体以及不同的执法对象条件下,对武力手段的准确、适情运用,从而达到合法、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要求,保证执法任务的安全顺利完成。因此,战术的灵活性和内外“合一”(身心)的综合性,使战术教学训练也必须是综合性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于执教活动之中。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和强化警察的战术意识、执法意识、实战意识、安全意识和程序意识;增强警察随机处变能力、综合运用技能和战术的能力。我们遵循 “突出实践,战训合一” 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采用互动式战术教学教学训练模式,以提高战术教学教学训练水平和授课对象的综合执法水平。


  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体系


  公安院校的战术教学训练必须是反映国内最前沿的内容,课程组在保持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相对稳定前提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保留了“开放型”的结构体系。为了切实做到训战结合、训练结合、训研结合、训练为实战服务,我们围绕以下设计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课程的设计:


  (一)坚持培养 “政治过硬、作风顽强”的公安人才的原则。在警务战术教学中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着重培养学员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从而使警察这一执法主体从根本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二)贴近实战原则。“战训一致”是警务技能教学训练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警务技能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战。在贴近实战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根据现代犯罪的特点,立足实战需要,设置演练科目,力求缩短教学与实战的距离。在训练内容的设置上,增强实战感,使学生不仅能在逼真的环境和紧张的节奏中感受到实战气氛,还能在激烈的对抗中体验到“角色”的重要,以实战练兵为重点,把练战法、练指挥、练协同、练意志、练体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组织教学与训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运用、先技术后战术、先单警后小组(分队)协同、先分练后合练的方法组织教学,最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做到内容的衔接严密,技战术内容的合成与内容先后顺序的转换及时恰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精讲多练原则。“精讲”,就是将冗长、繁琐的理论和动作要领,通过提炼升华,使之讲起来更顺口,听起来更入耳,用起来更熟练,达到好懂易记、不落俗套、深人浅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使实战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多练”就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练”上。行话说,强兵之策就在于苦练,多练加巧练,从练中得巧,从巧中取精。


  (五)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战术理论水平、战术技能和组织指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演练科目的性质、目的、内容、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到一种地形多种情况,一种情况多种方案,情况显示与语言表达要生动准确,逼着学生动脑筋想对策,正确处置各种情况,准确做出相应动作。发现问题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正误对比,让学生知道那些对那些错,怎样做正确,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切实把战术练精练活。


  (六)系统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还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教学氛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注重实效原则。紧紧抓住“实战”这个中心环节,既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单兵作战能力,又加强集体战术的研究和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真正做到在实战中教学,在实战中训练,在实战中提高,做到“练”为“战”。


  整个《警察查缉战术》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主要内容有警察战术及战术训练的概述、战术的基本知识、个人基本技术。


  第二部警察基础作战协同战术部分,主要内容有小组作战战术和不同条件、不同环境情况下的各种作战战术等,包括清查盘查战术、缉捕战术、搜索战术、跟踪战术、车辆查控堵截战术、枪战战术等。


  第三部分为对抗训练部分,主要内容有解救人质战术、防爆炸战术。包括突发性事件处理战术,反骚乱、反暴乱作战战术,少数民族地域作战战术、缉毒作战战术、反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战术等。


  三、“战训合一的系统化-互动式-模块化- 312+FM”查缉战术教学训练模式


  1.创新了警务技能教学训练理论体系,构建了新的查缉战术教学内容体系。针对警务技能训练不切公安工作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课题组立足实战需要,设置教学训练科目,完善了查缉战术教学训练内容体系,缩短了教学训练内容与实战距离。


  2.创新了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了传统“理论--实践”课程结构模式,采用“312+FM”课程结构体系,以“模块”教学,结合案例、模拟演练的模式贯穿查缉战术课程全过程,在课程结构中强化实践环节,真正做到了“战训合一”。


  3.创新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景”,突出“对抗”,强调教学设计贴近实战、模拟实战情境,强调教学过程的“高对抗性”和“高仿真性”,以高仿真、高对抗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在逼真的环境和紧张的节奏中感受到实战气氛,还能在激烈的对抗中体验到“角色”的重要,使查缉战术教学训练的针对性、操作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真正做到了在实战中教学,在实战中训练,在实战中提高。


  4.创新了课程教学目标。改变了长期以来查缉战术教学训练中普遍存在的“单项训练多,综合演练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训练中既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单兵作战能力,又加强集体战术的研究和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培养学生在实战状态下的“感觉”,以高对抗的形式制造各种困难和压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实战练兵为重点,把练战法、练技能、练指挥、练协同、练意志、练体力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5.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积极运用了模块教学法,如沙盘演示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战演练教学法、野外缉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系统化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训练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创新了考评体系。建立了多维度--系统化互动式的单项和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把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和战术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综合考核和学年统一考核制相结合,把学生考核、教学考核和教官考核相结合,变考试为集教学、训练、演练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战作训,这样既对学生具有综合考评作用,又达到提高学生作训水平的作用,打破了旧的应试教育考核模式。


  7.创建了新型教学训练模式“312+FM”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独创性、新颖性、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前瞻性等特点,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时代特征要求,能够满足公安工作实际需求,解决公安机关实战需要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


  四、现代化的教学监控管理体系


  改革了考评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原来对学生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者的综合即为总评成绩,这种应试式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警察战术这一综合(技战术化)警事(素质教育)科目的考核,因此我们整合教材内容和训练科目,制订了模块考核法,(技能考核法、战术考核法)单项考核,模拟实战考核法,综合实战考核法等方法与传统考核相结合,更全面、系统、综合的对学生有了科学的考核结果。评价主要评估课程、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三方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评相结合,实施主客体多元化(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督查评教等)的开放式、个性化(采用肯定性、非统一性、非共性的)、公开化的全过程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一种以促进学生、教师发展和达到实现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使其既重视测量学生的知识,又重视测量学生的技能和处突应变能力;既重视总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既由评价者作评价,又注意自我评价;既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又用于评价课程、教师教学和教育的各方面,使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训练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改革,构筑起了一个多维度、交互式教学监控体系,教师、学生、教学督导、教学管理者等之间构成一种较为严密的监控“链”,监督“链”结构中,个体要素之间互为服务主体、互为监督对象,环环相扣,层层负责,律人律己,实现自给,最终达到人人参与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


  王平   男,甘肃政法学院教授、警务技能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公安高等教育教学训练研究及警务技能培训工作。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加省市级学校科研项目6项,主编《警务技能训练教程》1部,参编教程3部,主持、参加项目获省级、学校科研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