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单位: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jiangbei
历届评选

论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局发展与演变

2014-05-08 09:22:02  作者 : 玲玲  来源 : CPS警装网


  “军统”是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之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的简称,成立于1938年8月,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他们的职责是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它在许多地方都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主要囚禁中国共产党人。抗日战争期间,军统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恐怖活动。也有一些军统人员投降日本,日本占领区的重要特务头子不少来自军统。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一、军统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军统的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以加强国家统一,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在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兰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


  “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它是军统局的最前身。戴笠为处长。


  (二)军统局的成立


  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珞珈山举行,蒋介石为加强特务统治,决定将原来两大特务机构扩大为局,即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扩建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中统局);第二处扩建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第三处扩建为军委会特检处,由中统、军统合作掌握。陈立夫局


  长职随原军统局撤消而失去。复兴社也正式宣告结束。


  (三)军统的初步发展


  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大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特别组,它甚至连边远如伊犁、拉萨及一些国外的重要城市都设有机构。"军统"的基本组织是"组"及直属情报员,它们的特工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它控制了一些大专院校的"抗日锄奸团"、海关、边卡和交通要道的"缉私大队"、"税警大队"、"盐警大队"、铁路沿线的"交通大队",以及江南各沦陷区的"忠义救国军"等公开武装部队。军统利用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特务活动。


  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同时军统对共产党进行收集情报和暗杀,也有一些军统人员投降日本,日本占领区的重要特务头子大多来自军统中统。


  二、军统的扩张发展和演变阶段


  (一)军统局内勤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1938年7月,军统局在武汉刚成立时,其全部人员已由特务处的10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那时的内勤组织还是比较简单的。在1941年-43年间军统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内,军统局本部内勤组织发展到高峰,为戴笠引以自傲的阶段。但这时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就特务机构言,CC派的“中统”,竭力与军统争地盘。暗渡陈仓地搞了80多个特务训练班,培训近20万人,武装部队20多万人。


  (二)军统局外勤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从1941年之后.戴笠着力扩大发展外勤组织.先后在重庆及各地举办了100多个特务训练班,加速训练年轻特务,充实内勤、外勤骨干力量,更明显的是对外勤组织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1942年始,军统特务活动得到美国海军悄报部门的帮助,产生了大批政治警察、特种武装特务,使军统组织发展趋向顶峰.


  (三)军统局公开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戴笠秉承主子蒋介石意旨,可谓心照不宣。特别抗战开始后,蒋实质上“假抗战真反共”,而戴乘特务处扩建军统局之时,也扛着“抗日”大旗,无孔不入地发展、扩建组织,直插国民党的军、政、财、税、交、警以及蒋介石侍从室等各个部门,一律以公开组织面貌出现,成为军统局直接掌管、运用的单位。这些组织里人事任用、升迁,均由军统局人事处掌握。也有因专业关系特殊情况的,或戴笠私人关系介绍去的,或主管单位隶属关系派用的,也都要在军统局人事处备案。其中有些人因而加入了军统,则必须集中到局本部举行宣誓仪式,履行手续;另一些人则被发展为外围人员。


  三、军统的组织形式


  (一)组织形式


  军统局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组是军统局特工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任务不同,组又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组等。每组通常由十人左右组成。


  此外,军统局还设有电讯组织、武装组织、训练机构以及在军、政、警、宪等机关中的控制运用组织和“特种”组织。如中共一大代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


  (二)成员称呼


  军统局的特务称为组员或通讯员,多系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工人员;当地录用者需经组长引荐,局方批准,并经试用合格。试用期间,称为试用员或试用通讯员。尚未经局方批举的,称为运用员或运用通讯员。


  四、军统的特点


  (一)个人独裁的工具


  国民党特务组织的主要宗旨是拥护蒋介石为独一无二的领袖,维护蒋介石的独裁地位。戴笠明确说道:特务“由于狂热的拥护一党一领袖而愿效死力。” 戴笠在死前的最后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团体有几千几万人,在工作上有共同信守的原则,有共同一致的纲领,有共同的任务,有共同的目的。”就是“效忠国家,效忠领袖”。戴笠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秉承领袖意旨,体念领袖苦心”。所以,特务组织始终直接听命干蒋介石,只向蒋介石负责。军统的人员分布于国民党军各个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军统专秉承蒋介石的意旨,执行对国民党中妨碍蒋介石统治的各级人员进行逮捕、暗杀等活动。逮捕、监禁张学良、逮捕、暗杀杨虎城,逮捕、关押浙江省主席陈仪,处决韩复架等,都是该组织所为。1948年末,毛人凤奉蒋介石密令,甚至布置暗杀副总统李宗仁,后因怕乱子太大,才予撤销。可见,特务组织为了维持、加强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地位,对其内部异己分子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着名作家艾默生有一句格言:“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延伸了的影子”。很显然,在这里机构指的自然是国民党军统局;而“延伸了的影子”是指蒋介石。也许,至今为止没有人能达到像蒋介石一样的独裁,对一个机构的独裁,对一个党的独裁!


  (二)有严密的组织性


  特务处情报科,是特务处最为主要的一个组织环节,对外勤各单位所搜集来的情报加以分类,报总处。总处经过编审整理,再上报。此类材料,分报级别有报甲、报乙、丙等。报甲的情报送蒋介石;报乙的送参谋本部及有关主管单位;报丙的则送戴笠参阅。在情报处理上,经批示后,转交各有关秘密的或公开的组织处理。由唐纵和刘哲民、傅胜兰先后任科长。情报科下设华东股、华南股、华北股、华中股、国际股、统计股、警校股、密函股、军事股及医务所。从这里可以看出国民党军统无论是在传阅情报还是机构设置上都有着严密的组织性。


  (三)延续性和广泛性


  其延续性是指从国民党政权诞生之日起,军统就开始萌生、继而正式出现并迅速发展,直到国民党统治在大从时肖亡。其广泛性则体现在特务组织的内涵与外延。从内涵上讲,“军统”分支机构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各省市设区、站,再以下设组,组以下又有通讯员;从外延上看,一是由军统控制着各种非特务机构,利用这些机构或在这些机构中的职位进行活动;二是一些特务人员渗透到各部门,迸行特务活动或协助特务组织活动。前者如抗战前各省保安处谍报股、各地警察局督察处、室,抗战时的财政部缉私署、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货运管理局,解放战争时期的交通警察总局、内政部警察总署、国防部二厅等,这是军统控制的机构。1942年,军统局所属11220个情报人员中,有6003人在公开部门活动。从而结成了笼罩全社会的黑网,形成了一整套特务政治体系。


  (四)明显的对内性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猖撅,不仅在于它对国内的统治,更在于向外扩张性。而国民党特务组织则以加强国民党蒋介石在国内的独裁统治为目的。


  军统在国民党时期的辉煌与职能是我们现在无法比拟的,它所谓的为党国效忠,其实就是为蒋介石一个人服务、为他一个人独裁的工具。我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很多都牺牲在了那场无烟的战胜中,作为党国的工具它是成功的,但从人道主义讲它基本不具备。但是无论怎样讲,军统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历史的产物,所以我们看待它要用批判的眼光,军统的出现为我国并不完善的情报体系做了大贡献、是成就。因此研究军统是必要的,只是我们要摈弃那些不可取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564页。


  [2]《档案与史学》,主编史梅定,上海市档案馆主办


  [3]《中外警务情报史》,刘为民、曹凤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玲玲(1984-),女,硕士研究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研究方向:边防情报侦察与调研。



  新闻稿件欢迎直接联系:QQ 34004818 微信公众号:cpsjyzb

我要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

0 条评论

  •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